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青岛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整治对策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内容第13-15页
     ·选题研究的背景第13页
     ·选题研究的内容第13-15页
   ·选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第15-16页
     ·选题研究的意义第15页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相关概念第16-17页
     ·城市历史风貌第16页
     ·历史风貌区第16-17页
     ·建筑风貌第17页
   ·选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7-21页
     ·选题研究的方法第17-19页
     ·选题研究的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的研究第21-25页
   ·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第21-22页
     ·理论的缘起第21页
     ·理论的发展第21-22页
   ·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理论第22页
     ·形态区域分析法第22页
     ·城镇景观管理第22页
   ·涉及的概念表述第22-23页
   ·应用于中国的实践情况第23-24页
   ·在本文中的应用的方法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演变的城市形态学研究第25-47页
   ·街区基本情况的概述第25-26页
     ·信号山街区范围第25-26页
     ·信号山街区概况第26页
   ·街区风貌的演变过程第26-29页
     ·最初的萌芽时期第27页
     ·第一次发展时期第27-28页
     ·稳定的过渡时期第28页
     ·破坏性建设时期第28-29页
     ·停滞的衰退时期第29页
   ·风貌形成的动力机制第29-30页
     ·政治推动力——打造港口城市第29-30页
     ·文化推动力——名人故居荟萃第30页
     ·经济推动力——集合住宅兴建第30页
   ·街区形态区域分析第30-36页
     ·规划单元——街区道路第31页
     ·规划单元——地块组合第31-32页
     ·规划单元——建筑布局第32-33页
     ·建筑形态——建筑风格第33-34页
     ·建筑形态——最初功能第34-35页
     ·建筑形态——建筑年代第35页
     ·土地利用模式第35-36页
   ·街区风貌特征解读第36-41页
     ·城市色彩第36-37页
     ·街区格局第37-38页
     ·建筑风貌第38-41页
     ·文化精神第41页
   ·既有街区问题示例第41-44页
     ·街区人口密度过高,民众保护意识薄弱第41-42页
     ·街区功能过于单一,住区活力日渐流失第42页
     ·街区道路交通不畅,历史肌理特征模糊第42-43页
     ·街区平顶建筑混杂,城市第五立面失调第43页
     ·街区立面装饰老化,立面附着物不规整第43-44页
     ·街区人文环境低迷,名人故居保护不足第44页
     ·街区改造资金不足,风貌保护理论欠缺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基于城市形态学的街区风貌保护设计研究第47-61页
   ·“敏感”地区的形态学研究第47-54页
     ·风貌单元的构建方法第47-49页
     ·地区风貌单元的划分第49-51页
     ·风貌单元的管理建议第51-54页
   ·街区风貌保护的基本原则第54-57页
     ·历史风貌保护的“整体原真”的保护准则第54-56页
     ·历史风貌保护的“持续发展”的修缮思想第56页
     ·历史风貌保护的“互惠共生”的整治理念第56-57页
   ·街区风貌保护的模式探索第57-59页
     ·城市规划要素的有机更新第57-58页
     ·建筑形态既有价值的保护第58-59页
     ·土地利用模式的活力转变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新旧住宅风貌冲突整治对策第61-73页
   ·建筑整治的目标要求第61-62页
     ·屋面整治要求第61页
     ·立面整治要求第61页
     ·建筑色彩要求第61页
     ·附着物整治要求第61-62页
   ·屋顶形式的风貌整合第62-67页
     ·结构安全性鉴定第62页
     ·平改坡效果展示第62-64页
     ·平改坡施工做法第64-67页
   ·立面装饰的风格延拓第67-69页
     ·立面整治效果展示第67-69页
     ·立面整治施工做法第69页
   ·新旧技术的理性碰撞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氧化-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含铁锰地下水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