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芦丁缓释微丸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引言第8-13页
 1. 选题依据第8-11页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第8页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第8-9页
   ·槐花提取物芦丁药理研究概况第9-11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第13-2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3-14页
   ·材料第13页
   ·仪器第13-14页
 2.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4-25页
   ·试液的配制第14页
   ·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4-18页
   ·槐花提取物芦丁的质量控制第18-21页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1-25页
 3. 分析与讨论第25-26页
第二章 芦丁缓释微丸处方研究第26-50页
 1. 仪器与试药第2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6-48页
   ·芦丁缓释微丸的处方筛选第26-37页
   ·芦丁缓释微丸处方优化第37-47页
   ·最佳处方第47-48页
 3. 分析与讨论第48-50页
   ·辅料对芦丁的影响第48页
   ·致孔剂的研究第48页
   ·EC水分散体的研究第48-49页
   ·控释层衣膜厚度的研究第49-50页
第三章 芦丁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第50-61页
 1. 仪器与试药第50页
 2. DPL-Ⅱ型多功能制粒制丸包衣机第50-52页
 3. 包衣工艺参数的确定第52-55页
   ·雾化压力的选择第52-53页
   ·供液转速的选择第53页
   ·风机频率的选择第53页
   ·物料温度的选择第53-55页
 4. 缓释微丸的制备第55-56页
   ·工艺路线第55页
   ·载药微丸的制备第55-56页
   ·隔离层包衣第56页
   ·控释层包衣第56页
 5. 微丸粉体学考察第56-58页
   ·堆密度的考察第56页
   ·表面形态及圆整度的考察第56-57页
   ·休止角的考察第57页
   ·脆碎度的考察第57-58页
 6. 制备工艺的重现性第58页
 7. 释药机制的考察第58-59页
 8. 分析与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芦丁缓释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第61-75页
 1. 仪器与试药第61页
 2. 方法与结果第61-72页
   ·性状第61-62页
   ·鉴别第62-6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缓释微丸的含量第63-70页
   ·芦丁缓释微丸的检测第70-72页
 3. 芦丁缓释微丸初步稳定性研究第72-73页
   ·影响因素试验第72-73页
 4. 分析与讨论第73-75页
全文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大鼠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和胸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TKA术后功能锻炼时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