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第一章 刚果嗜皮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刚果嗜皮菌的分类 | 第11页 |
·刚果嗜皮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刚果嗜皮菌的致病机理与发病原因 | 第13页 |
·嗜皮菌病的流行现状 | 第13-14页 |
·主要临床症状 | 第14-16页 |
·诊断与检测以及防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刚果嗜皮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的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RAPD技术 | 第19页 |
·刚果嗜皮菌RAPD分析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20-34页 |
试验一 刚果嗜皮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研究 | 第20-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病料来源及处理 | 第20页 |
·参考菌株 | 第20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页 |
·含抑菌剂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页 |
·其他试剂和主要用品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21页 |
·活化剂和活化温度的选择 | 第21页 |
·抑菌剂的选择 | 第21页 |
·病料的处理 | 第21-22页 |
2. 结果 | 第22-23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22页 |
·抑菌剂的选择 | 第22页 |
·活化剂和活化温度的选择 | 第22-23页 |
·滤器过滤处理和水浴处理及烛罐处理 | 第23页 |
·浸泡处理 | 第23页 |
3 讨论 | 第23-25页 |
试验二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的分离鉴定 | 第25-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分离培养 | 第25页 |
·皮肤病料 | 第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的分离培养 | 第25页 |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 | 第25-26页 |
·阳性菌株及阴性菌株 | 第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免疫笔的自制 | 第26页 |
·玻片的处理 | 第26页 |
·染色方法 | 第26页 |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PCR鉴定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 | 第26-27页 |
·PCR扩增反应引物设计 | 第27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27页 |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对家兔的致病性测定 | 第27页 |
·试验菌株 | 第27页 |
·试验动物与分组 | 第27页 |
·人工感染方法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29页 |
·刚果嗜皮菌盘羊株的分离 | 第27页 |
·间接免疫酶标染色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PCR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家兔人工感染结果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试验三 刚果嗜皮菌RAPD多态性分析 | 第3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菌株 | 第30页 |
·引物来源 | 第3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2页 |
·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 | 第30-31页 |
·RAPD-PCR扩增反应 | 第31-32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3页 |
·RAPD-PCR扩增反应 | 第32页 |
·刚果嗜皮菌RAPD-PCR多态性 | 第32页 |
·相异系数以及遗传距离的计算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全文小结 | 第34-3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