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我国办公建筑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绿色建筑运行效果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发展现状 | 第20-30页 |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第20-22页 |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 第20-21页 |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 第21-22页 |
| ·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 | 第22-24页 |
| ·国家相关政策 | 第22-23页 |
| ·地方相关政策 | 第23-24页 |
| ·寒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 ·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 ·绿色办公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运行效果的技术适宜性研究 | 第30-52页 |
| ·样本选取 | 第30-31页 |
| ·技术落实情况 | 第31-40页 |
| ·各项技术落实情况 | 第32-36页 |
| ·常用技术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 ·落实困难技术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 ·绿色技术运行情况 | 第40-45页 |
| ·节能技术 | 第40-42页 |
| ·节水技术 | 第42-43页 |
| ·节材技术 | 第43页 |
| ·改善室内环境技术 | 第43-45页 |
| ·绿色技术运行效益 | 第45-47页 |
| ·环境效益 | 第45-47页 |
| ·经济效益 | 第47页 |
| ·绿色技术适宜性分析 | 第47-49页 |
| ·普遍适宜技术 | 第48页 |
| ·部分适宜技术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技术实施策略 | 第52-76页 |
|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52-53页 |
| ·场地设计 | 第53-57页 |
| ·室外风环境 | 第53-55页 |
| ·室外光环境 | 第55页 |
| ·室外声环境 | 第55-56页 |
| ·交通组织 | 第56页 |
| ·景观绿化 | 第56-57页 |
| ·建筑设计 | 第57-64页 |
| ·围护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 ·室内风环境设计 | 第58-60页 |
| ·室内光环境设计 | 第60-62页 |
| ·室内声环境设计 | 第62页 |
| ·其他 | 第62-64页 |
| ·附加技术选型 | 第64-72页 |
| ·节能技术 | 第64-68页 |
| ·节水技术 | 第68-69页 |
| ·节材技术 | 第69-70页 |
| ·智能化技术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6页 |
| 第五章 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技术综合应用 | 第76-88页 |
| ·中国海油大厦(运行二星) | 第76-81页 |
| ·项目简介 | 第76-77页 |
| ·方案设计 | 第77-79页 |
| ·技术选型 | 第79-81页 |
| ·运行效益 | 第81页 |
| ·中国石油大厦(运行三星) | 第81-86页 |
| ·项目简介 | 第81-82页 |
| ·方案设计 | 第82-84页 |
| ·技术选型 | 第84-85页 |
| ·运行效益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8页 |
| ·结论 | 第88-95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95-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附录 | 第100-11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研究 | 第11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