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古典舞蹈论文

虞舜时期《箫韶》乐舞的文化环境与审美价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1-13页
 (二)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第14-16页
一、 虞舜《箫韶》乐舞产生地的考证及文化生态环境第16-25页
 (一) 虞舜的身世、主要活动区域与事迹考略第16-20页
  1. 虞舜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今晋南第16-18页
  2. 有虞氏部落图腾文化对虞舜的影响第18-19页
  3. 关于舜的为政之道与历史功绩及其民间传说第19-20页
 (二) 《箫韶》乐舞产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第20-21页
  1. 温暖湿润气候环境第20-21页
  2. 肥沃的土壤条件第21页
  3. 丰富的水利资源第21页
 (三) 虞舜时期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文艺发展状况第21-25页
  1. 经济环境第21-23页
  2. 政治环境第23-24页
  3. 文艺发展状况第24-25页
二、 虞舜《箫韶》乐舞的创作思想与艺术表现形式第25-33页
 (一) 《箫韶》乐舞的创作思想第25-29页
  1. 关于创作者的考证第25-26页
  2. 创作《箫韶》的动机第26-28页
  3、《箫韶》乐舞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第28-29页
 (二) 《箫韶》乐舞的艺术表现形式第29-33页
  1. 《箫韶》乐舞的题材第29-30页
  2. 《箫韶》乐舞的结构第30-31页
  3. 诗歌吟咏第31页
  4. 器乐采用第31-32页
  5. 舞姿动态第32-33页
三、 虞舜《箫韶》具有的社会功能分析第33-37页
 (一) 审美认知功能第33-34页
  1. 艺术创作者的审美认知第33页
  2. 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审美认知第33-34页
 (二) 审美教育功能第34-35页
  1.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第34-35页
  2. 自愿欲纳陶冶情操第35页
  3. 寓教于乐第35页
 (三) 审美娱乐功能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40-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度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研究
下一篇: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