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本论文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日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日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 第13-17页 |
一、美国和日本的政治矛盾 | 第13-15页 |
二、美国政策的调整和日美军事矛盾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中日战争的爆发与日美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矛盾的激化 | 第17-19页 |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与日美在华矛盾的升级 | 第17-18页 |
二、日本确立"南进战略"与日美矛盾的激化 | 第18-19页 |
第三节 1941年日美谈判前的欧亚战局 | 第19-24页 |
一、1941年日美谈判前的欧洲战局 | 第19-20页 |
二、1941年日美谈判前的东亚战局 | 第20-21页 |
三、欧亚战局的发展与日美矛盾 | 第21-24页 |
第二章 1941年日美谈判第一阶段(1941.4.16—1941.7.25)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日美谈判在相互试探中开始 | 第24-27页 |
一、日美最初的民间接触 | 第24-25页 |
二、日美谈判在"日美谅解方案"的基础上正式开始(1941.4.16)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日本提高要价和美国的回应 | 第27-31页 |
一、日本松冈外相提出"松冈修正案"(1941.5.3) | 第27-28页 |
二、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对日本的反建议(1941.5.16) | 第28-29页 |
三、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正式的谈判修正案(1941.6.21)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日本南进的炮声和谈判的中止 | 第31-34页 |
一、日本南进政策的实施及第一阶段谈判的搁置(1941.7.24) | 第31-32页 |
二、日美谈判第一阶段无果而终的原因 | 第32-34页 |
第三章 1941年日美谈判的第二阶段(1941.8.6—1941.12.7) | 第34-44页 |
第一节 陷入胶着的日美谈判 | 第34-37页 |
一、日本大使野村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日本的建议(1941.8.6) | 第34-35页 |
二、日本大使野村向罗斯福总统递交日本政府声明(1941.8.28) | 第35-36页 |
三、罗斯福总统再次接见野村大使(1941.9.3)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日美谈判迎来摊牌时刻 | 第37-41页 |
一、日本反复修改并提出建议与美国的回应(1941.9.6—1941.10.2) | 第37-38页 |
二、日本的最终方案与美国的答复(1941.11.7-11.26) | 第38-41页 |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日美谈判的特点及破裂原因 | 第41-44页 |
一、日本拒绝《赫尔备忘录》及珍珠港事件的爆发(1941.12.7) | 第41-42页 |
二、日美谈判的特点和谈判破裂的原因 | 第42-44页 |
第四章 1941年日美谈判中双方的策略和基本立场 | 第44-54页 |
第一节 日本的谈判策略和基本立场 | 第44-47页 |
一、战与和的天平 | 第44-45页 |
二、战争扩大化的不归路 | 第45-46页 |
三、谈判的烟幕与先发制人的诱惑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美国的谈判策略和基本立场 | 第47-50页 |
一、孤立主义的影响及罗斯福总统的策略 | 第47-48页 |
二、在华利益是关键,确保东南亚是底线 | 第48-49页 |
三、先欧后亚战略与后发制人原则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日美谈判双方策略和基本立场之比较 | 第50-54页 |
一、大国崛起的结构失衡 | 第50-51页 |
二、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的惯用伎俩 | 第51-52页 |
三、日美双方国家利益的尖锐冲突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