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1页 |
1 现代医学对HBV-ACLF的认识 | 第12-16页 |
·免疫因素在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 | 第12-13页 |
·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 第13-14页 |
·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ACLF发病的关系 | 第14-15页 |
·现代医学对HBV-ACLF的治疗 | 第15页 |
·基础支持治疗 | 第15页 |
·药物治疗 | 第15页 |
·人工肝治疗 | 第15页 |
·肝移植治疗 | 第15页 |
·针对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调节的免疫治疗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中医对HBV-ACLF的认识 | 第16-21页 |
·HBV-ACLF中医正虚病机 | 第16-17页 |
·黄疸(HBV-ACLF)的脏腑论治 | 第17-19页 |
·从肝论治,疏肝—治黄疸之源 | 第17-18页 |
·从脾论治,健脾——治黄疸之因 | 第18页 |
·从肾论治,补肾—治黄疸之本 | 第18-19页 |
·基于正虚病机中医药治疗HBV-ACLF的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49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一般资料 | 第21-22页 |
·分组与给药 | 第22-23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2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2 研究结果 | 第24-45页 |
·基线资料 | 第24-26页 |
·性别的比较 | 第24页 |
·年龄的比较 | 第24页 |
·主要症候积分的比较 | 第24-25页 |
·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 第25页 |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的比较 | 第25页 |
·MELD评分的比较 | 第25-26页 |
·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26-37页 |
·白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26-28页 |
·淋巴细胞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28-31页 |
·CD3~+T淋巴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CD4~+T淋巴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CD8~+T淋巴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4-36页 |
·CD4~+CD25~+Treg细胞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益气健脾法治疗后改善预后的免疫学机制 | 第37-45页 |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 第37-38页 |
·治疗后两组主要症候积分的比较 | 第38页 |
·治疗后两组MELD评分的比较 | 第38-39页 |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第39-40页 |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的比较 | 第40-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HBV-ACLF正虚病机的免疫学机制 | 第45-46页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基于正虚机制的益气健脾法治疗改善预后的免疫学机制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部分 小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