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术语及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内生真菌的概念及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第11-13页
   ·银杏及其内生真菌代谢物报道第13-15页
   ·几类内生真菌次生代谢物概述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5-20页
     ·球毛壳第15-17页
     ·拟茎点霉第17-18页
     ·镰孢菌第18-20页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第20-23页
   ·论文设计思路第23-24页
     ·选题背景第23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第24-29页
   ·材料第24-25页
     ·植物材料第24页
     ·供试病原真菌第24页
     ·培养基第24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24-25页
   ·方法第25页
     ·样品采集第25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第25页
     ·表面消毒的验证第25页
     ·平板对峙试验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活性菌株筛选第25-27页
   ·小结与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第29-33页
   ·材料第29-30页
     ·试验菌株第29页
     ·培养基及配方第29页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9-30页
   ·方法第30-31页
     ·内生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页
     ·PCR扩增体系第30-31页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查第31页
     ·序列分析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四章 银杏内生真菌GBT07发酵条件初选第33-43页
   ·材料第33-34页
     ·试验菌株第33页
     ·培养基第33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33-34页
   ·方法第34-35页
     ·摇瓶发酵碳源条件第34页
     ·摇瓶发酵氮源条件第34页
     ·摇瓶发酵温度条件第34页
     ·摇瓶发酵初始酸碱度条件第34页
     ·种子液制备第34页
     ·发酵罐培养第34-35页
     ·摇瓶培养第35页
     ·发酵液抑菌活性测试和菌体生长量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摇瓶发酵碳源条件第35-36页
     ·摇瓶发酵氮源条件第36-37页
     ·摇瓶发酵温度条件第37页
     ·摇瓶发酵初始酸碱度条件第37-38页
     ·发酵罐和摇瓶培养发酵液抗菌作用测定第38-39页
     ·发酵罐和摇瓶培养菌体生长量第39-40页
   ·小结与讨论第40-43页
     ·摇瓶发酵条件初步筛选第40-41页
     ·摇瓶与罐发酵第41-43页
第五章 银杏内生真菌GBT07抑菌活性研究第43-61页
   ·材料第43-44页
     ·试验菌株第43页
     ·培养基第43页
     ·仪器及试剂第43-44页
   ·方法第44-45页
     ·菌株发酵物活性成分提取第44页
     ·硅胶柱层析分离活性成分第44页
     ·各成分抑菌活性测定第44页
     ·P-HPLC制备化合物及结构鉴定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9页
     ·GBT07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第45页
     ·GBT07菌丝浸膏和发酵液提取浸膏的抑菌活性第45-47页
     ·GBT07菌丝浸膏抑菌活性的成分分离第47-50页
     ·GBT07发酵液浸膏抑菌活性的成分分离第50-53页
     ·P-HPLC制备化合物及结构鉴定第53-59页
   ·小结与讨论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附图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在读期间获得的发明专利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小芽孢杆菌BS-4菌株对大豆疫病的生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SS-1对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