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13-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研究创新第16-17页
第一章 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解读第17-26页
 第一节 领导权理论的历史渊源第17-21页
  一、后结构主义思潮第17-18页
  二、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第18-19页
  三、列宁、葛兰西、阿尔都塞等人的思想第19-21页
 第二节 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涵第21-25页
  一、哲学基础:反本质主义第21-22页
  二、核心思想: 话语理论第22-24页
  三、实施策略:激进多元民主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论述第26-37页
 第一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第26-27页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转变第26-27页
  二、社会主义的困境与新气象第27页
 第二节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构第27-31页
  一、解构“本质主义”第28-29页
  二、解构“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第29-30页
  三、解构封闭的“社会”第30-31页
 第三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的重构第31-36页
  一、重新阐释意识形态第31-33页
  二、定义新的社会基本力量第33-34页
  三、提出新的社会主义策略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接合第37-46页
 第一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要素第37-40页
  一、“连接”的含义与功能第37-38页
  二、“对抗”的形成与意义第38-39页
  三、偶然性逻辑的运用第39-40页
 第二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逻辑关系第40-41页
 第三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相互融合第41-45页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取得领导权的重要性第41-42页
  二、在意识形态场域中建构起领导权的具体条件第42-43页
  三、在意识形态的领域中争夺领导权的实践方式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反思与启示第46-52页
 第一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的评价第46-49页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第46-48页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第48-49页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第49-51页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第49-50页
  二、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给当代中国的启示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法和市民社会关系重构研究--以我国民法和市民社会生态化转型为视角
下一篇: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