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 第10页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0-11页 |
·对虾白斑综合征的病症及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WSSV检测方法 | 第12页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宿主及传播途径 | 第12-13页 |
·WSSV侵染过程 | 第13页 |
·对虾免疫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物理防御 | 第13页 |
·细胞免疫 | 第13-14页 |
·体液免疫 | 第14-15页 |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WSSV防治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 第16-17页 |
·消毒剂使用 | 第17页 |
·养殖环境的改善 | 第17-18页 |
·分子水平防治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环黄渤海养殖凡纳滨对虾WSSV初步调查 | 第21-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对虾WSSV阳性检测 | 第26-27页 |
·WSSV感染调查及养殖工艺调查统计 | 第27-30页 |
·标准品的构建 | 第3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重复性实验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HD-3 中草药对养殖凡纳滨对虾免疫酶的影响 | 第34-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实验动物及养殖用水 | 第34页 |
·药饵的制备 | 第34页 |
·毒饵的制备 | 第34页 |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人工感染方法 | 第35页 |
·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攻毒后对虾阳性检测 | 第36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4页 |
·人工感染的结果 | 第37页 |
·感染对虾的症状 | 第37-40页 |
·抗WSSV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第40页 |
·抗WSSV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40-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防治效果 | 第44-45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中草药对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 第46-49页 |
第四章 HD-3 复方中草药阻断WSSV感染病理分析 | 第49-66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凡纳滨对虾组织内病毒数量变化 | 第49页 |
·组织病理切片 | 第49-51页 |
·超微病理切片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63页 |
·病毒粒子数量变化 | 第51-52页 |
·组织病理感染程度分析 | 第52-56页 |
·超微病理切片 | 第56-63页 |
·讨论 | 第63-66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病毒增殖作用 | 第63-64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对虾机体组织保护 | 第64-66页 |
第五章 HD-3 复方中草药的生产性验证 | 第66-7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6-67页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结果 | 第67-71页 |
·对虾生长参数测定 | 第67-68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68-71页 |
·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的变化 | 第71页 |
·讨论 | 第71-74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第71-72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 第72页 |
·HD-3 复方中草药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