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生成 | 第17-27页 |
| 第一节 斯达汉诺夫与斯达汉诺夫运动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国内背景 | 第18-23页 |
| 第三节 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国外背景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发展 | 第27-40页 |
| 第一节 “劳动英雄”的议题选取与形象塑造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苏共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积极动员 | 第30-36页 |
| 第三节 苏共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消极动员 | 第36-40页 |
| 第三章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影响 | 第40-45页 |
| 第一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40-42页 |
| 第二节 加速苏联工业化完成 | 第42页 |
| 第三节 “工人贵族”阶层逐步形成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苏共执政动员机制评析 | 第45-52页 |
| 第一节 彰显体制优越性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路径依赖与执政模式僵化 | 第46-47页 |
| 第三节 政治动员机制的非制度化 | 第47-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