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亲水作用色谱 | 第9-10页 |
·糖类固定相 | 第9页 |
·氨基酸类固定相 | 第9-10页 |
·多肽类固定相 | 第10页 |
·抗生素类固定相 | 第10页 |
·离子液体类固定相 | 第10页 |
·混合模式色谱 | 第10-12页 |
第2章 咪唑嵌合亲水作用色谱固定相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2页 |
·Sil-IEASP的制备 | 第12-13页 |
·氨基键合固定相的制备 | 第13页 |
·色谱柱填充及色谱分离条件 | 第13-1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9页 |
·硅球、Sil-MPS、Sil-Im和Sil-IEASP的表征 | 第14-16页 |
·色谱保留性能的考察 | 第16-17页 |
·分离核苷和核酸碱基 | 第17-18页 |
·分离位置异构体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咪唑嵌合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 | 第20-35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0页 |
·Sil-ImCl固定相的制备 | 第20-21页 |
·色谱柱填充及色谱分离条件 | 第21-22页 |
·制备Hansfordia sinuosae次级代谢产物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Sil-Im Cl固定相的表征 | 第22-24页 |
·考察色谱分离机制 | 第24页 |
·分离核苷和核酸碱基 | 第24-25页 |
·缓冲盐浓度对保留的影响 | 第25-26页 |
·流动相pH对保留的影响 | 第26-27页 |
·分离水溶性维生素 | 第27-28页 |
·分离苯酚类物质和位置异构体 | 第28-30页 |
·同时分离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 | 第30-32页 |
·分离Hansfordia sinuosae的次级代谢产物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