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味治疗痰浊阻滞型心悸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1. 古今医家对心悸的认识 | 第8-16页 |
·病名溯源 | 第8-9页 |
·病因 | 第9-12页 |
·病机 | 第12-15页 |
·脉象 | 第15-16页 |
2. 古今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 | 第16-19页 |
·温胆汤的来源与方解 | 第16-17页 |
·温胆汤的主证看痰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 第17-18页 |
·从温胆汤及其加减变化看痰证的共性与特性 | 第18-1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9-21页 |
·一般资料 | 第19页 |
·诊断标准 | 第19-21页 |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纳入患者一般资料 | 第22页 |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观察指标 | 第23页 |
·疗效评断标准 | 第23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4. 结果 | 第23-27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23-24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心悸主症积分比较 | 第24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心悸主症有效率比较 | 第24-25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咯痰次症积分比较 | 第25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咯痰次症有效率比较 | 第25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闷次症积分比较 | 第25-26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闷次症有效率比较 | 第26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头晕次症积分比较 | 第26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头晕次症有效率比较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6页 |
1. 立题依据 | 第27页 |
2. 温胆汤的组方药物意义探讨 | 第27-31页 |
3. 温胆汤加味治疗痰浊阻滞型心悸的分析 | 第31-33页 |
4. 温胆汤加味治疗心悸证的加味药物 | 第33页 |
5. 温胆汤加味治疗心悸证的病案 | 第33-35页 |
6. 体会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