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北二西区剩余油成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 ·区域概况 | 第18页 |
| ·构造与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 ·沉积特征 | 第20页 |
| ·开发历程 | 第20-22页 |
| 第3章 储层沉积相 | 第22-32页 |
| ·岩心分析 | 第22-23页 |
| ·沉积微相类型及测井相 | 第23-25页 |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25-30页 |
| ·沉积微相物性特征 | 第30-32页 |
| 第4章 检查井剩余油分析 | 第32-40页 |
| ·砂体类型水洗统计方法 | 第32-34页 |
| ·水洗统计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 ·水洗潜力分布 | 第37-40页 |
| 第5章 平面剩余油分析 | 第40-60页 |
| ·典型小层注入水运动趋势 | 第41-48页 |
| ·重点小层平面水淹分析 | 第48-58页 |
| ·平面剩余油成因 | 第58-60页 |
| 第6章 剩余油成因分析及潜力方向 | 第60-70页 |
| ·剩余油赋存样式及潜力方向 | 第60-61页 |
| ·检查井组解剖分析剩余油形成 | 第61-70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个人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