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导论第13-3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理论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实践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页
   ·研究框架第15-18页
   ·文献综述第18-32页
     ·“民生财政”及“地方民生财政支出”相关文献第18-21页
     ·“民生”内涵及“民生”水平相关文献第21-26页
     ·民生财政支出效率相关文献第26-29页
     ·现有文献的评价第29-32页
   ·创新之处第32-33页
     ·深化了“民生财政”及相关理论的认识第32页
     ·完善了民生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32-33页
     ·完善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民生财政效率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第33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33-35页
2 民生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演化第35-49页
   ·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民生”属性第35-44页
     ·传统经济学理论学科对财政“民生”属性的解释第35-37页
     ·其他学科对财政“民生”属性的解释第37-40页
     ·财政政策实践的“民生”演进第40-41页
     ·本文对于“民生财政”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第41-44页
   ·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向“民生效率”的演化第44-47页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涵和范畴第45-46页
     ·效率及其定义第46页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及“民生效率”第46-47页
     ·本文对于民生财政支出效率的界定第47页
   ·中国民生财政政策的演变第47-49页
3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构建第49-63页
   ·民生财政效率评价的基本方法第49-51页
   ·民生财政效率评价指标构建的方法第51-53页
     ·方法说明及模型构建第51-52页
     ·算法步骤第52-53页
   ·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第53-63页
     ·评价指标选择第53-54页
     ·因子提取及经济学意义解释第54-63页
4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第63-81页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第63-71页
     ·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第63-65页
     ·实证分析第65-71页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DEA有效单元的进一步分析第71-73页
     ·模型建立及方法说明第71-72页
     ·实证分析第72-73页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73-79页
     ·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的理论依据第73-75页
     ·模型构建第75-76页
     ·实证分析第76-79页
   ·小结第79-81页
     ·地区差异大是地区民生财政效率的显著特点第79页
     ·环境污染是制约中部地区提高民生财政效率的关键因素第79-80页
     ·城市化水平低是抑制民生财政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第80页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水平是提高民生财政效率的前提条件第80-81页
5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评价第81-101页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评价方法第81-82页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及指标说明第82-86页
     ·模型构建第82-83页
     ·Malmquist指数及其经济含义第83-84页
     ·指标选取说明第84-85页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第85-86页
   ·地方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第86-98页
     ·教育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第86-89页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第89-92页
     ·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第92-95页
     ·综合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第95-98页
   ·小结第98-101页
     ·某一个具体地区发展不平衡第99-100页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第100-101页
6 提高民生财政效率的政策建议第101-109页
   ·强化民生财政政策的制度保障第101-104页
     ·确定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第101-102页
     ·明确民生领域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第102-103页
     ·以民生财政效率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依据第103页
     ·加强民生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高寻租成本第103-104页
     ·建立民生财政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预警机制第104页
   ·优化民生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第104-109页
     ·明确民生财政资金的重点投资领域,优化民生公共产品结构第104-105页
     ·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改革,优化民生公共产品使用结构第105-106页
     ·发挥地方特色善用优惠政策,优化民生公共产品的区域结构第106-107页
     ·探索多元混合投入,优化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第107-108页
     ·探索民生需求的民意表达渠道,优化民生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第108-109页
7 结语与展望第109-112页
   ·总结第109-111页
   ·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附录A 11因子向量值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家异质性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基于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
下一篇:泛资产管理背景下信托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