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壳聚糖印迹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Cu~(2+)废水现状第14-16页
     ·铜的危害第14页
     ·Cu~(2+)废水处理方法第14-16页
   ·壳聚糖概述第16-18页
     ·壳聚糖的结构第16页
     ·壳聚糖的性质第16-17页
     ·壳聚糖的应用第17页
     ·CTS微球的制球方法第17-18页
   ·印迹技术第18-20页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第18-20页
     ·离子印迹技术第20页
     ·离子印迹研究进展第20页
   ·微波加热第20-21页
     ·微波加热简介第20-21页
     ·微波加热与水浴加热比较第21页
   ·吸附理论第21-22页
     ·吸附类型第21-22页
     ·吸附机理第22页
   ·再生和重复使用第22-23页
     ·吸附剂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第22-23页
     ·壳聚糖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第23页
   ·研究内容、意义和创新之处第23-26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创新之处第25-26页
第2章 Cu~(2+)印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表征第26-48页
   ·引言第26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实验试剂第26页
     ·实验仪器第26-27页
   ·实验方法第27-32页
     ·Cu~(2+)印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7-28页
     ·Cu~(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第28-29页
     ·吸附量测定方法第29页
     ·表征的方法第29-30页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第30-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7页
     ·制备Cu-ICM的单因素实验第32-39页
     ·制备Cu-ICM的正交实验第39-42页
     ·表征第42-45页
     ·物理性能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Cu~(2+)印迹壳聚糖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8-65页
   ·引言第48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吸附量的测定方法第48页
     ·吸附热力学测定方法第48-49页
     ·吸附动力学测定方法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64页
     ·静态吸附实验第50-54页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54-61页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Cu~(2+)印迹壳聚糖微球的选择性吸附和再生第65-76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65-66页
     ·实验试剂第65页
     ·实验仪器第65-66页
   ·实验方法第66-71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6-69页
     ·离子选择性实验第69页
     ·选择性系数的计算第69-70页
     ·吸附剂的再生第70页
     ·吸附剂的重复使用第70-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5页
     ·Cu-ICM的吸附选择性第71-73页
     ·吸附剂的再生第73-74页
     ·吸附剂的重复使用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磁性Cu~(2+)印迹乙二胺接枝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76-83页
   ·引言第76页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76-77页
     ·实验试剂第76-77页
     ·实验仪器第77页
   ·实验方法第77-79页
     ·Fe_3O_4的制备方法第77-78页
     ·磁性Cu~(2+)印迹乙二胺接枝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第78页
     ·吸附量的测定方法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82页
     ·制备EMICM的正交试验第79-81页
     ·磁响应第81页
     ·EMICM与Cu-ICM的对比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微米级碱式硫酸镁晶须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电极制备及其三维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