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4页 |
1 红霉素简介 | 第11-14页 |
·红霉素概述 | 第11页 |
·红霉素的作用 | 第11-12页 |
·红霉素残留现状 | 第12页 |
·红霉素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液相色谱法 | 第12页 |
·色质联用法 | 第12-13页 |
·气质联用法 | 第13页 |
·微生物法 | 第13页 |
·薄层色谱法 | 第13页 |
·酶联免疫法 | 第13-14页 |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第14-16页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 第14-15页 |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第14页 |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 | 第14页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第14-15页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15页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展望 | 第15-16页 |
3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与进展 | 第16-23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 第16页 |
·分子印迹聚合方法 | 第16-19页 |
·本体聚合法 | 第16-17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17页 |
·悬浮聚合法 | 第17-18页 |
·多步溶胀聚合法 | 第18页 |
·沉淀聚合法 | 第18-19页 |
·表面印迹聚合法 | 第19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 第19-20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20-23页 |
·色谱分离技术 | 第20页 |
·固相萃取技术 | 第20-21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21页 |
·分子印迹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分子印迹在酶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分子印迹用于免疫分析 | 第22页 |
·分子印迹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4 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5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24-35页 |
1 前言 | 第24页 |
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4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25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功能单体种类选择 | 第25-26页 |
·功能单体用量的选择 | 第26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26页 |
·交联剂用量的选择 | 第26页 |
·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 第26页 |
·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聚合时间的选择 | 第26-27页 |
·聚合物洗脱条件的选择 | 第27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 | 第27-2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镜图 | 第27-2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28-33页 |
·功能单体种类选择 | 第28页 |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的选择 | 第28-29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29-30页 |
·交联剂用量的选择 | 第30页 |
·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聚合时间的选择 | 第32页 |
·洗脱方法和溶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研究 | 第35-44页 |
1 前言 | 第35页 |
2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3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4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6页 |
·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 第36-3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性研究 | 第36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吸附性研究 | 第36-37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热稳定性研究 | 第37-3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化学稳定性研究 | 第3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性研究 | 第38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性能 | 第38-39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吸附性 | 第39-40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热稳定性 | 第40-41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化学稳定性 | 第41-42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性 | 第42页 |
6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研究 | 第44-53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4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5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96孔板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固定 | 第46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 | 第46-47页 |
·样品处理 | 第46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标准曲线 | 第46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 | 第46-47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回收率 | 第47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精密度 | 第47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红霉素Elisa分析法检测结果对比 | 第47-48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96孔板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固定 | 第48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 | 第48-51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标准曲线 | 第48-49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 | 第49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回收率 | 第49-50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精密度 | 第50-51页 |
·红霉素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红霉素Elisa分析法结果比较 | 第51页 |
7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