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山西雁北耍孩儿传承人调查与研究--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瑞红和民间艺人张香兰为个案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成果综述第12-14页
     ·关于耍孩儿剧种起源的多种说法第12-13页
     ·关于耍孩儿艺术本体方面的整理第13-14页
     ·关于耍孩儿传承人的整理记述第14页
   ·研究个案的选择第14-17页
2 耍孩儿剧种和传承人基本情况第17-27页
   ·耍孩儿剧种概况第17-18页
   ·耍孩儿传承人概况第18-27页
     ·耍孩儿传承人的界定第18-19页
     ·传承人群体的构成第19-22页
     ·传承人群体所在地域和基本特征第22-27页
3 非遗传承人薛瑞红的传承与发展第27-43页
   ·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并重的承习方式第27-30页
     ·家族传承第28-30页
     ·社会传承第30页
   ·演出类型多样化第30-36页
     ·农村商业性演出第31-34页
     ·文化交流性演出第34-35页
     ·农村和城市公益性演出第35-36页
     ·媒体宣传式演出第36页
   ·表演趋向专业化第36-38页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第38-39页
   ·新背景下的技艺传承第39-43页
4 盐丰营村民间艺人张香兰的传承与发展第43-53页
   ·家族传承为主的承习方式第43-47页
   ·简易化的演出模式第47-49页
     ·农村婚丧仪礼演出第47-49页
     ·农村岁时节庆的演出第49页
   ·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第49-50页
   ·困境中的执着坚守第50-51页
   ·后继无人的险境第51-53页
5 关于传承人保护的思考第53-61页
   ·戏曲市场流失,根本性的生存压力第53-55页
   ·保护耍孩儿传承人的思考第55-61页
     ·系统地完善耍孩儿传承人保护政策第55-56页
     ·个性化实施耍孩儿传承人保护措施第56-57页
     ·提高耍孩儿传承人文化自觉第57-58页
     ·重视剧种及传承人物质资料的搜集和保护第58-61页
结语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 A:大同艺校历届耍孩儿学员名单第67-69页
附录 B:大同市耍孩儿剧种传习中心工作资料第69-71页
附录 C:薛瑞红所获奖项整理第71-73页
附录 D:部分访谈记录第73-93页
附录 E:耍孩儿部分传统剧目情节简介第93-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岚县响工传承研究
下一篇:贾樟柯电影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