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实腹式臂架可视裂纹失效仿真及寿命评估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裂纹仿真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实腹式臂架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6-28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有限元理论及相关软件介绍 | 第16-18页 |
| ·有限元理论介绍 | 第16-17页 |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7-18页 |
| ·建立实腹式臂架实体模型 | 第18-19页 |
| ·臂架滑块局部结构 | 第18页 |
| ·臂架壳体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 ·臂架壳体实体模型的处理 | 第19页 |
| ·建立实腹式臂架有限元模型 | 第19-21页 |
| ·臂架筒体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19-20页 |
| ·臂架滑块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0页 |
| ·臂架模型的加载及约束处理 | 第20-21页 |
| ·臂架搭接位置处理方式对比研究 | 第21-27页 |
| ·臂架搭接位置 3X2种处理方式介绍 | 第21-22页 |
| ·臂架理论计算模型 | 第22-24页 |
| ·工程实例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在役实腹式臂架结构可视裂纹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42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结构中常见裂纹 | 第28-29页 |
| ·臂架裂纹缺陷仿真方法介绍 | 第29-31页 |
| ·单元生死技术 | 第29页 |
| ·子模型技术 | 第29-31页 |
| ·单元生死技术仿真建立臂架可视裂纹失效 | 第31-33页 |
| ·单元生死技术处理三处典型位置裂纹 | 第31-32页 |
| ·单元生死技术处理两种典型型式(I/II型)裂纹 | 第32-33页 |
| ·子模型技术仿真建立臂架可视裂纹失效 | 第33-39页 |
| ·壳转壳/体子模型技术仿真裂纹失效 | 第34-36页 |
| ·实时建立方式/单元生死技术仿真裂纹失效 | 第36-39页 |
| ·裂纹扩展仿真重现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在役实腹式臂架结构可视裂纹断裂安全分析 | 第42-64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三种不同的裂纹受载形式 | 第43-44页 |
| ·裂纹断裂失效的评判依据 | 第44-46页 |
| ·控制断裂失效的基本因素 | 第46页 |
| ·在役实腹式臂架可视裂纹安全状态评估环境 | 第46-48页 |
| ·不同典型危险作业工况 | 第47页 |
| ·不同典型存在裂纹位置 | 第47-48页 |
| ·不同典型裂纹形式 | 第48页 |
| ·不同裂纹受载型式 | 第48页 |
| ·不同系列的裂纹尺寸 | 第48页 |
| ·在役实腹式臂架裂纹安全状态评估系列化集成 | 第48-61页 |
| ·受单向均匀拉伸的中心穿透裂纹 | 第48-53页 |
| ·受双向正应力的中心穿透裂纹 | 第53-57页 |
| ·受均匀压应力及切应力的裂纹面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在役实腹式臂架可视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 第64-76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疲劳裂纹扩展理论 | 第65-66页 |
| ·断裂力学寿命评估 | 第66-69页 |
| ·常幅载荷作用下断裂力学寿命评估 | 第66-67页 |
| ·变幅或随机载荷作用下断裂力学寿命评估 | 第67-69页 |
| ·确定臂架结构疲劳验算点 | 第69页 |
| ·获取起重机工作仿真载荷谱 | 第69-72页 |
| ·确定臂架结构裂纹扩展寿命评估关键参数 | 第72-74页 |
| ·在役实腹式臂架结构裂纹扩展寿命求解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实腹式伸缩臂架失效参数化仿真分析系统 | 第76-88页 |
| ·系统开发目的 | 第76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76页 |
| ·系统设计框架 | 第76-78页 |
| ·用户界面模块 | 第77页 |
| ·ANSYS仿真分析模块 | 第77页 |
| ·C#调用 ANSYS 接口模块 | 第77-78页 |
| ·结果后处理模块 | 第78页 |
| ·系统主要原则及功能 | 第78-79页 |
| ·系统操作步骤 | 第79-84页 |
| ·系统应用实例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 ·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88-89页 |
| ·创新点 | 第8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项目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