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概念 | 第18页 |
二、股权激励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三、公司剩余索取权理论 | 第23页 |
四、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公司上市前股权激励概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创业板公司上市后股权激励现状 | 第26-34页 |
一、模式选择 | 第27-29页 |
二、行业分布 | 第29-30页 |
三、行权条件 | 第30-32页 |
四、激励额度 | 第32页 |
五、激励对象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研究 | 第34-49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4-38页 |
一、假设的提出 | 第34-35页 |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第35-37页 |
三、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模型 | 第38-45页 |
一、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二、业绩综合评价值 | 第42-45页 |
第三节 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检验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激励股份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 | 第46-48页 |
第五节 不同激励模式的效果检验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出现的问题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有效性低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公司内部治理不健全 | 第50-51页 |
第三节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问题 | 第51-54页 |
一、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 | 第51-52页 |
二、股权激励模式单一 | 第52页 |
三、限制期过短 | 第52页 |
四、激励额度偏低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54-58页 |
第一节 完善外部环境 | 第54页 |
第二节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 第55-58页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 第55页 |
二、合理选择激励模式 | 第55-56页 |
三、延长限制期 | 第56页 |
四、提高激励份额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