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图目 | 第12-15页 |
| 表目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访问控制需求描述语言 | 第17-18页 |
| ·需求与规则间的验证 | 第18-19页 |
| ·网络设备规则描述方法 | 第19-21页 |
| ·RBAC 模型及其冲突检测 | 第21-22页 |
| ·网络设备规则冲突检测 | 第22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论文组织与安排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26-30页 |
| ·RBAC 的概念定义 | 第26-27页 |
| ·RBAC 的冲突定义 | 第27-28页 |
| ·OBDD 理论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应用系统需求模型 | 第30-35页 |
| ·授权需求的着色 Petri 网模型 | 第30-31页 |
| ·通信需求的两层架构模型 | 第31-34页 |
| ·企业网络管理模型 | 第31-32页 |
| ·高层需求到低层需求的转化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网络与应用相融冲突检测技术的关键算法 | 第35-61页 |
| ·基于着色 Petri 网的授权相融冲突检测算法 | 第35-41页 |
| ·算法流程 | 第35页 |
| ·算法原理 | 第35-40页 |
| ·算法伪代码 | 第40-41页 |
| ·算法分析 | 第41页 |
| ·基于 OBDD 的通信相融冲突检测算法 | 第41-59页 |
| ·算法流程 | 第44-45页 |
| ·算法原理 | 第45-58页 |
| ·算法伪代码 | 第58页 |
| ·算法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网络与应用相融冲突检测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1-72页 |
| ·设计目标 | 第61页 |
| ·总体设计 | 第61-64页 |
| ·功能设计 | 第61-62页 |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62-64页 |
| ·详细设计 | 第64-70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64-66页 |
| ·文件预处理及 RBAC 建模模块 | 第66-68页 |
| ·相融冲突检测模块 | 第68-70页 |
| ·开发环境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2-87页 |
| ·实验目标 | 第72页 |
| ·实验环境 | 第72页 |
| ·验证用例 | 第72-74页 |
| ·验证用例 1——系统对需求文件和拓扑文件的自动解析功能 | 第73页 |
| ·验证用例 2——基于着色 Petri 网的授权相融冲突检测功能 | 第73-74页 |
| ·验证用例 3——基于 OBDD 的通信相融冲突检测功能 | 第74页 |
| ·验证结果及分析 | 第74-86页 |
| ·验证用例 1 | 第74-78页 |
| ·验证用例 2 | 第78-82页 |
| ·验证用例 3 | 第82-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