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油浆制备针状焦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制备针状焦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针状焦的生产历史 | 第10页 |
| ·针状焦的应用 | 第10-12页 |
| ·近期国内针状焦市场价格 | 第12-13页 |
| ·中间相成焦理论 | 第13-17页 |
| ·中间相的定义 | 第13页 |
| ·中间相生成机理 | 第13-15页 |
| ·中间相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 ·中间相小球的性质 | 第16-17页 |
| ·针状焦的性能指标 | 第17-19页 |
| ·真密度 | 第17页 |
| ·热膨胀系数与抗热震性能 | 第17-18页 |
| ·强度 | 第18页 |
| ·电阻率 | 第18-19页 |
| ·石油针状焦的制备工艺与理论 | 第19-24页 |
| ·原料的基本要求 | 第19-20页 |
| ·国内针状焦探索研究 | 第20-2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试剂及测定方法 | 第26-31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 ·主要测试方法 | 第27-31页 |
| ·沥青质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纹理结构观察 | 第29页 |
| ·生焦组分测定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FCC 油浆炭化过程研究 | 第31-47页 |
| ·反应装置与操作 | 第31-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32页 |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2-33页 |
| ·热解温度与炭化时间 | 第33-35页 |
| ·热解温度的选取 | 第33-34页 |
| ·炭化时间的确定 | 第34-35页 |
| ·不同炭化条件对产物不溶物含量影响 | 第35-40页 |
| ·炭化时间对生焦组分影响 | 第35-36页 |
| ·炭化温度对生焦组分影响 | 第36-37页 |
| ·压力对生焦组分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压力对生焦结构影响 | 第39-40页 |
| ·炭化反应中喹啉不溶物及甲苯不溶物的动力学研究 | 第40-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FCC 油浆预处理 | 第47-55页 |
| ·糠醛抽提催化裂化油浆 | 第47-51页 |
| ·抽提装置 | 第47-49页 |
| ·抽提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 ·减压蒸馏与高速离心处理原料 | 第51-53页 |
| ·减压蒸馏处理油浆 | 第51-52页 |
| ·离心处理油浆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制备针状焦 | 第55-61页 |
| ·炭化成焦 | 第55-56页 |
| ·纤维素与糠醛萃取油浆炭化成焦 | 第56-59页 |
| ·纤维素对成焦组分影响 | 第57-58页 |
| ·纤维素对成焦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磁场对成焦结构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论文发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