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32页 |
1 西医对抽动症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抽动症的定义 | 第14页 |
·抽动症的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遗传因素 | 第14页 |
·神经生化因素 | 第14-15页 |
·社会心理因素 | 第15页 |
·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其他因素 | 第16页 |
·临床表现 | 第16页 |
·诊断标准 | 第16-19页 |
·短暂性抽动障碍(TTD) | 第17-18页 |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OCT) | 第18页 |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S,又称Tourette综合征) | 第18-19页 |
·治疗 | 第19-21页 |
·抽动症的预后 | 第21-22页 |
2 祖国医学对抽动症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祖国医学对抽动症病名的认识 | 第22页 |
·祖国医学对抽动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2-24页 |
·先天禀赋不足 | 第23页 |
·情志失调 | 第23-24页 |
·饮食失宜 | 第24页 |
·感受外邪 | 第24页 |
·现代学者对抽动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4-25页 |
·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 第25-27页 |
·治则治法 | 第25-26页 |
·辨证分型 | 第26-27页 |
·抽动症的中医药治疗 | 第27页 |
3 小结 | 第27-32页 |
第二部分 过敏相关性研究 | 第32-4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2-35页 |
·病例来源 | 第32页 |
·诊断标准 | 第32-34页 |
·观察组诊断标准 | 第32-3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34页 |
·非抽动症组诊断标准 | 第34页 |
·纳入标准 | 第34-35页 |
·观察组的纳入标准 | 第34-35页 |
·非抽动症组的纳入标准 | 第35页 |
·排除标准 | 第35页 |
·观察组的排除标准 | 第35页 |
·非抽动症组的排除标准 | 第35页 |
2 临床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实施方案 | 第35-36页 |
·观察指标 | 第36页 |
·资料的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观察组及非抽动症组体内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观察结果 | 第36-37页 |
·观察组中TTD、CCT、TS三种类型过敏原阳性率比较 | 第37页 |
·观察组中抽动症患儿舌象和脉象的分布情况 | 第37页 |
·观察组中抽动症患儿中医症状频数分布情况 | 第37-39页 |
·观察组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疗效观察 | 第42-7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2-44页 |
·病例来源 | 第42页 |
·诊断标准 | 第42-43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42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42-43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43页 |
·纳入标准 | 第43页 |
·排除标准 | 第43-44页 |
·病例剔除 | 第44页 |
·脱落标准 | 第44页 |
·观察时点 | 第44页 |
2 临床试验方法 | 第44-56页 |
·实施方案 | 第44-47页 |
·试验方案 | 第45页 |
·给药方案 | 第45-46页 |
·治疗组给药方案 | 第45-46页 |
·对照组给药方案 | 第46页 |
·疗程 | 第46页 |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46-47页 |
·观察指标 | 第47页 |
·观察表格及疗效判定标准 | 第47-55页 |
·自拟临床疗效观察表及随访表 | 第47-55页 |
·用药前后病人疗效判定 | 第55页 |
·安全性判定 | 第55页 |
·脱落病例的处理 | 第55-56页 |
·资料的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56-57页 |
·治疗前主症比较 | 第57-58页 |
·治疗前中医症候兼症积分比较 | 第58-59页 |
·治疗各期主症评定量表分值的变化 | 第59-61页 |
·中医症候兼症积分比较 | 第61页 |
·各抽动症主症疗效比较 | 第61-63页 |
·两组总疗效比较 | 第63页 |
·两组治疗结束后随访比较 | 第63-65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65页 |
·结果 | 第65页 |
4 讨论 | 第65-71页 |
·抽动症肺风肝亢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法则 | 第65-67页 |
·方义分析 | 第67-68页 |
·本方治疗特点 | 第68-69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69-71页 |
5 结论 | 第71-72页 |
6 问题及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