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药材及其制剂药效成分研究
| 前言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大黄蒽醌类提取工艺研究 | 第13-29页 |
| 一、大黄方法学考察 | 第13-20页 |
| 1 材料 | 第13-14页 |
|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13页 |
| ·药材 | 第13-14页 |
| 2 方法和结果 | 第14-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 ·色谱条件优化 | 第14-15页 |
| ·色谱条件 | 第15-16页 |
|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16-18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18-19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8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18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18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18-19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19页 |
| 3 总结与讨论 | 第19-20页 |
| 二、大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0-29页 |
| 1 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 ·实验试药 | 第20页 |
| 2 方法和结果 | 第20-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色谱条件 | 第20-21页 |
|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大黄蒽醌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多因素考察 | 第21页 |
| ·溶剂考察 | 第21-27页 |
| ·正交试验考察 | 第21-27页 |
| ·正交结果分析 | 第27页 |
| ·验证试验 | 第27-28页 |
| 3 总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大黄蒽醌-“一测多评”法的应用 | 第29-37页 |
| 1 材料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9页 |
| ·药材 | 第29-30页 |
| 2 方法和结果 | 第30-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 ·色谱条件 | 第30页 |
|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原理 | 第30页 |
| ·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 第30-31页 |
| ·待测组分色谱峰的定位 | 第31-33页 |
|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比较 | 第33-35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大黄制剂及中试研究 | 第37-50页 |
| 一、大黄制剂含量测定 | 第37-42页 |
| 1 大黄制剂TLC鉴别试验 | 第37-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供试液的制备 | 第37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38页 |
| ·展开条件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 2 清热通腑方中大黄蒽醌类的HPLC含量测定 | 第39-42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9页 |
| ·药材 | 第39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39-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含量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1-42页 |
| 二、大黄中试研究 | 第42-50页 |
| 1 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2页 |
| ·药材 | 第42-43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3-46页 |
| ·色谱条件 | 第43页 |
| ·制备大黄喷雾粉实验流程图 | 第43-44页 |
| ·供试品的制备 | 第44-45页 |
| ·含量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 3 实验室小试验证 | 第46-48页 |
| 4 总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文献综述 | 第5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