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森林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及其生态价值评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森林景观生态学及其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景观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 第9页 |
·国内外森林景观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RS 和 GIS 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页 |
·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自然概况 | 第13-14页 |
·地质 | 第13页 |
·地貌 | 第13-14页 |
·气候 | 第14页 |
·人文概况 | 第14-15页 |
·旅游概况 | 第14-15页 |
·历史变迁 | 第15页 |
·经济概况 | 第15-17页 |
·国民经济 | 第15-16页 |
·森林资源状况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2页 |
·研究数据 | 第17页 |
·森林景观信息遥感提取方法 | 第17页 |
·地形分异研究 | 第17-21页 |
·高程分级 | 第17-19页 |
·坡度分级 | 第19-20页 |
·坡向分级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4 遥感图像预处理与分类 | 第22-30页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22-23页 |
·几何校正 | 第22页 |
·大气校正 | 第22页 |
·图像融合 | 第22-23页 |
·植被信息增强处理 | 第23页 |
·森林景观的分类体系研究 | 第23-26页 |
·森林景观指数的选择 | 第24-26页 |
·地物信息的提取 | 第26-29页 |
·精度验证 | 第29-30页 |
5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 第30-41页 |
·森林景观总体变动情况及其分析 | 第30-32页 |
·森林景观结构变化情况 | 第32-39页 |
·景观相似度变化的情况 | 第32-33页 |
·最大斑块指数的变换情况 | 第33-34页 |
·斑块数量的变化情况 | 第34-36页 |
·斑块密度的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香农指数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景观破碎度的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6 森林景观生态价值评估的概念 | 第41-50页 |
·森林景观生态价值评估与资产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 第41-42页 |
·资产评估的概念 | 第41页 |
·森林景观资产价值的特点 | 第41-42页 |
·生态补偿理论在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应用 | 第42-45页 |
·生态补偿理论 | 第42-44页 |
·生态补偿理论与森林景观价值的关系 | 第44-45页 |
·折现率的确定 | 第45-50页 |
·折现率的内涵 | 第45-46页 |
·折现率对森林景观价值评估产生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文中折现率的确定 | 第47-50页 |
7 森林景观价值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50-57页 |
·基于生态价值的计算 | 第50-53页 |
·基于生态价值的评估 | 第53-57页 |
·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 第53页 |
·森林景观的生态价值的动态变化 | 第53-54页 |
·森林景观的生态价值补偿模型 | 第54-55页 |
·森林景观的生态价值与现行的补偿制度的比较 | 第55-57页 |
8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