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半夏厚朴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癔球症(脾虚肝郁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缩略词表第5-7页
目录第7-14页
1. 引言第14-15页
2第15-33页
     ·研究方法第15-21页
       ·诊断标准第15-16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5-16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16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排除标准第16-17页
       ·剔除标准第17页
       ·脱落标准第17-18页
       ·中止试验条件第18-19页
       ·症状评分判定标准第19-21页
         ·中医症状评分判定第19-21页
         ·抑郁自评量表第21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1页
     ·治疗方法第21-23页
       ·基础治疗方法第21页
       ·药物治疗方法第21-22页
       ·注意事项第22-23页
     ·随访第23页
     ·观察指标第23-25页
       ·安全性指标第23-24页
         ·相关实验室检查第23页
         ·安全性评定标准第23-24页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第24页
       ·疗效性指标第24-25页
         ·症状及积分变化情况第24页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第24-25页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第25页
     ·结果第25-33页
       ·研究对象第25-27页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第25-26页
         ·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第26-27页
       ·病例完成情况第27页
       ·剔除原因第27-28页
       ·疗效分析第28-32页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积分比较第28页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效果积分比较第28-30页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第30-31页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的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第31-32页
       ·随访分析第32页
       ·安全性分析第32-33页
3. 讨论第33-53页
     ·现代医学对癔球症的认识第33-36页
       ·癔球症的发病机制第33-34页
       ·主要治疗方法第34-35页
       ·对照组选药依据第35-36页
     ·中医对癔球症的认识第36-38页
       ·古代医家的认识第36-37页
       ·现代中医的认识和治疗第37-38页
     ·立题依据第38-42页
       ·对其病因的认识第38-39页
       ·脾为中土,后天之本第39-40页
         ·脾主运化第39页
         ·脾胃升降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第39-40页
       ·脾胃与咽喉第40-41页
       ·梅核气的病机解读第41-42页
     ·治疗第42-53页
       ·处方解析第43-45页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45-51页
         ·半夏第45页
         ·厚朴第45-46页
         ·茯苓第46-47页
         ·紫苏第47页
         ·干姜第47页
         ·黄芪第47-48页
         ·桂枝第48-49页
         ·白芍第49页
         ·饴糖第49-50页
         ·大枣第50页
         ·甘草第50-51页
         ·柴胡第51页
       ·半夏厚朴汤及黄芪建中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51-53页
         ·半夏厚朴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51-52页
         ·黄芪建中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52-53页
4. 结论第53页
5. 问题与展望第53-54页
6.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件一:综述第59-98页
 1. 概述第59页
 2. 流行病学第59-61页
   ·发病率第60页
   ·预后缓解因素第60页
   ·本病与职业的关系第60-61页
 3. 现代医学对癔球症的生理基础研究第61-62页
   ·上食管括约肌第61页
   ·咽部周围其它组织第61页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又称食管入口黏膜斑第61-62页
   ·咽部的神经源性因素第62页
 4. 中医学上癔球症生理基础第62页
 5. 临床表现第62-64页
 6. 现代医学上癔球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第64-73页
     ·病理生理上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第64-69页
       ·癔球症与UES的关系第64-66页
         ·UES不是癔球症的发病原因第64-65页
         ·UES是癔球症的发病原因第65-66页
       ·癔球症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第66-67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GER有关第66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GER无关第66-67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神经反射性影响第67-68页
         ·环咽部运动障碍,神经肌肉源性第67页
         ·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生理学、实验证明角度)第67-68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第68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第68-69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甲状腺病理有关第69页
       ·癔球症的发生与肠粘膜物质基因表达有关第69页
     ·精神心理因素第69-73页
       ·精神心理因素与脑-肠轴机制第69-70页
       ·多项心理学量表评估统计分析结果第70-71页
       ·实验或观察分析精神心理因素与癔球症的关系第71页
       ·癔球症与精神应激第71-72页
       ·癔球症的内脏感觉研究(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第72-73页
 7. 中医学对癔球症病因病机的研究第73-74页
   ·古籍解读第73页
   ·当代学者的病机分析第73-74页
 8. 医学检查第74-76页
   ·酸测定监测24小时食管内Ph值第74页
   ·内窥镜检查第74页
     ·喉镜第74页
     ·胃镜第74页
   ·食道X线钡透第74-75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第75页
   ·Castell固态导管口咽部压力测定检查第75页
   ·食道高分辨率压力测定法第75-76页
   ·心理测评量表第76页
 9. 诊断标准第76-77页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第76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76-77页
 10. 现代医学对癔球症的治疗第77-81页
   ·抗HP、抑酸治疗第77页
   ·心理治疗第77-78页
   ·抗抑郁焦虑药物第78页
   ·综合治疗第78-79页
   ·生活习惯调整第79-80页
   ·氩气凝固术APC第80页
   ·其它药物第80页
     ·减少使用的药物第80页
     ·新的治疗思路第80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80-81页
 11. 祖国医学对癔球症的治疗第81-90页
   ·辩证施治第81-82页
     ·不同医家的临床辩证思路第81-82页
     ·半夏厚朴汤为主治疗第82页
   ·传统方、自拟方及经验方治疗第82-86页
     ·下气汤治疗癔球症56例疗效观察第82-83页
     ·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癔球症体会第83页
     ·威灵仙治疗梅核气临床应用举隅第83-84页
     ·解郁豁痰利咽汤第84页
     ·解郁散结散第84页
     ·和胃涤痰汤治疗癔球症第84-85页
     ·理气活血法治疗癔球症第85页
     ·二四胶囊和阳和汤第85-86页
   ·基本方加减治疗第86-88页
   ·中成药治疗第88-89页
   ·针刺治疗第89-90页
   ·其它治疗(针灸、推拿)第90页
 12. 动物实验第90页
 13. 总结第90-91页
 14. 参考文献第91-98页
附件二:抑郁量表及相关事项第98-100页
 1. 注意事项第98页
 2. 结果分析第98页
 3. 抑郁自评量表第98-100页
附件三:随机排列表分组第100-101页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芩承气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疏肝养血汤治疗斑秃(肝郁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