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明杂剧在明代中叶前的发展情况及资本主义萌芽下的人文主义思潮 | 第6-16页 |
第一节 元明易代对社会思想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 第6-8页 |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杂剧创作与思想趋向 | 第8-9页 |
第三节 明代中叶社会经济的变革与传统文化思想的改变 | 第9-10页 |
第四节 冯惟敏及其他明中叶文人剧作家的整体创作风格及价值取向 | 第10-12页 |
第五节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概念在文学中的阐释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冯惟敏与其作品《僧尼共犯》分析 | 第16-37页 |
第一节 冯惟敏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其创作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冯惟敏的散曲创作风格和核心思想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具体分析冯惟敏杂剧《僧尼共犯》的文本特点及人文主义精神 | 第22-37页 |
1 剧本的题材选择 | 第22-25页 |
2 剧本的人物设置 | 第25-28页 |
3 剧本的戏剧冲突与化解 | 第28-30页 |
4 剧本的主题思想 | 第30-32页 |
5 剧本的语言风格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冯惟敏创作情理观及《僧尼共犯》对后世戏曲文本的影响 | 第37-44页 |
第一节 从《僧尼共犯》的人文精神透视冯惟敏创作的情理观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僧尼共犯》与同期具有人文思想作品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僧尼共犯》的文学成就及对后世戏曲文本创作的启示 | 第41-43页 |
第四节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