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0-15页 |
1 观察对象 | 第10-11页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4 标本采集和处理 | 第12-13页 |
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3页 |
6 安全性观察 | 第13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13-15页 |
结果 | 第15-18页 |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 第15页 |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计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5页 |
3 两组患者静态唾液流率比较 | 第15-16页 |
4 两组患者血流变含量的比较 | 第16-17页 |
5 安全性分析 | 第17页 |
6 脱落病例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5页 |
1 祖国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第18-20页 |
2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第20-22页 |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第22-23页 |
4 作用机制探讨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录 | 第30-39页 |
附录 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 第30-31页 |
附录 2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第31-33页 |
附录 3 文献综述 | 第33-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4 已发表文章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