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溶剂法制备多元粒径分布高固含量低粘度水性聚氨酯乳液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水性聚氨酯简介 | 第12-13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 ·外乳化法 | 第13页 |
| ·自乳化法 | 第13-15页 |
| ·丙酮法 | 第13页 |
| ·预聚体分散法 | 第13-14页 |
| ·熔体分散缩合法 | 第14页 |
| ·酮亚胺-酮连氮法 | 第14-15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方向 | 第15页 |
| ·制备高固含量乳液的难点 | 第15-16页 |
| ·稳定性 | 第16页 |
| ·粘度 | 第16页 |
| ·高固含量理论 | 第16-19页 |
| ·相转变点 | 第16-17页 |
| ·双电层理论 | 第17-18页 |
| ·乳液浓度极限的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 ·影响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因素 | 第19-29页 |
| ·亲水扩链剂 | 第19-23页 |
| ·亲水扩链剂的选择 | 第19-20页 |
| ·亲水扩链剂的用量 | 第20-21页 |
| ·复合亲水扩链剂 | 第21-23页 |
| ·多元醇的种类 | 第23页 |
| ·异氰酸酯种类 | 第23-24页 |
| ·NCO/OH值 | 第24-25页 |
| ·溶剂的用量 | 第25-26页 |
| ·多元醇的分子量 | 第26页 |
| ·中和剂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中和剂的种类 | 第27页 |
| ·中和度 | 第27页 |
| ·中和步骤 | 第27页 |
| ·交联剂用量 | 第27-28页 |
| ·分散方法 | 第28页 |
| ·高内相比乳化技术 | 第28-29页 |
| ·搅拌速度 | 第29页 |
| ·分散介质 | 第2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9-3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 ·主要内容 | 第30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30-32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 ·主要原料 | 第32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2-33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33-37页 |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33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 ·NCO含量的测定 | 第33-35页 |
| ·实验配方 | 第35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路线 | 第35-37页 |
|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7-40页 |
| ·乳液外观 | 第37页 |
| ·乳液稳定性 | 第37页 |
| ·乳液粘度的测定 | 第37页 |
|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 ·乳液粒径与分布测试 | 第38页 |
| ·透射电镜测试 | 第38页 |
| ·胶膜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 ·热重分析测试 | 第39-40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63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反应条件的探讨 | 第40-43页 |
| ·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 ·DMPA亲水扩链剂加入方式的确定 | 第41-42页 |
| ·DMPA亲水扩链剂加入的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42页 |
| ·扩链方式的确定 | 第42-43页 |
| ·分散工艺的确定 | 第43页 |
| ·配方的探讨 | 第43-58页 |
| ·R值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DMPA含量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 ·n(TEA/NaOH)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 ·中和度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m(DMF/DMPA)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小分子扩链剂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DEG含量对WPU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固含量WPU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粒径分布分析 | 第58-60页 |
| ·DMPA含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 ·n(TEA/NaOH)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固含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60页 |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60-61页 |
| ·热重分析(TGA)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