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美学视角下的《周易》鼎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鼎及鼎卦概述 | 第19-33页 |
| ·鼎器 | 第19-20页 |
| ·鼎的设计美学体现 | 第20-26页 |
| ·功能 | 第21-22页 |
| ·造型 | 第22-23页 |
| ·纹饰 | 第23-26页 |
| ·鼎卦经文解读 | 第26-27页 |
| ·鼎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地位 | 第27-33页 |
| ·大衍之数五十 | 第28-29页 |
| ·革卦之后 | 第29-31页 |
| ·震卦之前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鼎卦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意味 | 第33-58页 |
| ·“象”之美 | 第33-40页 |
| ·象之意蕴 | 第35-38页 |
| ·立象以尽意 | 第38-40页 |
| ·形式美 | 第40-46页 |
| ·“正位凝命”之稳定美 | 第42-43页 |
| ·“刚柔节也”之均衡美 | 第43-46页 |
| ·功能美 | 第46-52页 |
| ·“鼎颠趾”之控制美 | 第47-48页 |
| ·“鼎有实”之承载美 | 第48-52页 |
| ·材料美 | 第52-58页 |
| ·“鼎黄耳金铉”之搭配美 | 第52-54页 |
| ·“鼎玉铉”之选择美 | 第54-58页 |
| 第四章 鼎卦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 第58-68页 |
| ·“君子以正位凝命”之继承 | 第58-61页 |
| ·“鼎新”之创新 | 第61-64页 |
| ·革故鼎新 | 第62-63页 |
| ·鼎颠趾,利出否 | 第63-64页 |
|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之合作与竞争 | 第64-66页 |
| ·“方雨亏悔,终吉”之持之以恒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8-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