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银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12页 |
·银的物理性质 | 第11页 |
·银的化学性质 | 第11页 |
·银的用途 | 第11-12页 |
·银矿资源 | 第12-15页 |
·银矿物种类 | 第12页 |
·世界银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 第12-13页 |
·国内银资源分布及特点 | 第13-14页 |
·含银废料 | 第14-15页 |
·银矿浸取工艺 | 第15-20页 |
·氰化浸取法 | 第15-16页 |
·硫代硫酸盐浸出法 | 第16-17页 |
·卤化物浸出法 | 第17页 |
·硫氰酸盐浸出法 | 第17-18页 |
·硝酸浸出法 | 第18页 |
·多硫化物浸出法 | 第18页 |
·硫脲浸出法 | 第18-20页 |
·离子液体的概述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的定义 | 第20页 |
·离子液体的性质与特点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的种类 | 第21页 |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直接合成法 | 第21-22页 |
·两步合成法 | 第22页 |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22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22页 |
·核磁共振法 | 第22页 |
·电喷雾质谱法 | 第22页 |
·离子液体的介绍及其应用现状 | 第22-25页 |
·分离提纯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页 |
·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电沉积中的应用现状 | 第24页 |
·选矿中的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课题提出的来源及意义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实验矿样 | 第28页 |
·纯矿物 | 第28页 |
·实际矿物 | 第28页 |
·实验药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硫化银浸出实验 | 第29页 |
·人工混合矿浸出试验 | 第29-30页 |
·银精矿浸出实验 | 第30页 |
·XRD 分析 | 第30-31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1页 |
·电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 第31页 |
·ICP 测定 | 第31页 |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纯矿物浸出实验 | 第34-47页 |
·纯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物相 | 第34-36页 |
·硫化银在两组不同体系中的浸出对比试验 | 第36-40页 |
·硫脲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离子液体和硫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硫酸铁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人工混合矿在两组不同体系中的浸出对比试验 | 第40-45页 |
·硫脲浓度对人工混合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离子液体和硫酸浓度对人工混合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硫酸铁浓度对人工混合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硫化银中含铜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两组体系的浸银效果比较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实际含铜银精矿浸出试验 | 第47-58页 |
·实验原料性质 | 第47-49页 |
·实际矿物组成 | 第47-49页 |
·试样中银物相分析 | 第49页 |
·银矿物嵌布特性 | 第49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9-55页 |
·矿石粒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页 |
·离子液体和硫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硫脲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硫酸铁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液固比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Bmim]HSO_4—硫脲体系与硫酸—硫脲体系的比较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Bmim]HSO_4强化浸银机理研究 | 第58-68页 |
·硫化银的溶解机理 | 第58-60页 |
·反应物和产物的 XRD 分析 | 第60-62页 |
·人工混合矿浸出前后物质的 XRD 分析 | 第60-61页 |
·实际银精矿浸出前后物质的 XRD 分析 | 第61-62页 |
·反应物和产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62-68页 |
·硫化银浸出前后物质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62-64页 |
·人工混合矿浸出前后物质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第64-66页 |
·实际银精矿浸出前后物质的能谱分析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