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乙烯多胺改性聚偏氟乙烯及膜表面功能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1-13页 |
·膜分离技术的核心 | 第11-12页 |
·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 | 第12-13页 |
·高分子膜改性的方法 | 第13-19页 |
·物理改性 | 第13-14页 |
·化学改性 | 第14-17页 |
·紫外光接枝改性 | 第17-19页 |
·有机高分子膜的功能化 | 第19-22页 |
·耐污染性 | 第19-20页 |
·环境响应能力 | 第20-21页 |
·抗菌性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有机碱对 PVDF 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24-35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膜的制备 | 第26-27页 |
·膜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27页 |
·膜超滤性能的测试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 | 第28页 |
·X 衍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8-30页 |
·不同多乙烯多胺含量的接触角 | 第30-31页 |
·添加多乙烯多胺前后膜的形态变化 | 第31-32页 |
·有机碱多乙烯多胺对 PVDF 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紫外光接枝丙烯酸制备 pH 敏感膜 | 第35-45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膜的制备 | 第37页 |
·紫外光 PVDF 膜表面接枝丙烯酸 | 第37页 |
·接枝率的计算 | 第37-38页 |
·测试表征 | 第38页 |
·膜的 pH 敏感性测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 | 第38-40页 |
·X 衍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0-41页 |
·接枝前后膜的形态变化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和丙烯酸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接枝率膜对 pH 的敏感性 | 第42-44页 |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紫外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制备抗菌膜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实验设备 | 第46-47页 |
·膜的制备 | 第47页 |
·紫外光接枝 DMAEMA 及其季铵化制备抗菌膜 | 第47页 |
·膜性能表征 | 第47页 |
·接枝率和季铵化度 | 第47-48页 |
·抗菌实验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 | 第49页 |
·X 衍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9-51页 |
·季铵化前后接枝膜的形态变化 | 第51-52页 |
·不同季铵化度在不同接触时间下抗菌效果 | 第52-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