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一、 肺癌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12-13页 |
二、 辨证分型 | 第13-14页 |
三、 中医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现状 | 第14-18页 |
(一) 辨证论治 | 第14-15页 |
(二) 专方专药 | 第15页 |
(三) 中药新剂型胶囊及中成药针剂的应用 | 第15-16页 |
(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18-19页 |
一、发病原因 | 第18-19页 |
(一) 吸烟 | 第18页 |
(二) 空气污染 | 第18-19页 |
(三) 职业因素 | 第19页 |
二、 肺癌发生免疫机制 | 第19页 |
第三节 中医体质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19-22页 |
一、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第19-20页 |
二、 体质与肿瘤研究 | 第20页 |
三、 中医体质学和肺癌的关系 | 第20-22页 |
(一) 体质类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 体质因素与肺癌证候类型的关系 | 第21页 |
(三) 体质与肺癌变化转移规律的关系 | 第21页 |
(四) 体质可调性与预防、治疗肺癌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二、 总体思路 | 第22页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30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22-24页 |
(二) 临床资料 | 第24-27页 |
(三) 药物及治疗方法 | 第27-29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29-30页 |
(五) 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四、 结果 | 第30-36页 |
(一) 四组患者治疗后瘤灶变化比较 | 第30-31页 |
(二)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 第31-32页 |
(三)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证变化观察 | 第32-33页 |
(四) 四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比较 | 第33页 |
(五) 四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期比较 | 第33-34页 |
(六)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体质评分比较 | 第34页 |
(七)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 | 第34-35页 |
(八) 各组DC-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48页 |
一、 气虚质研究 | 第36-37页 |
(一) 气虚质形成及与气虚证区别 | 第36-37页 |
(二) 气虚体质与肺癌的研究 | 第37页 |
二、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机制及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代研究 | 第37-39页 |
(一)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机制 | 第37-38页 |
(二) 中医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代研究 | 第38-39页 |
三、 肺抑瘤膏方药探讨 | 第39-43页 |
(一) 药方组成 | 第39页 |
(二) 配伍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39-41页 |
(三) 中医膏方调治恶性肿瘤特色优势 | 第41-43页 |
四、 DC-CIK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 第43页 |
五、 中药与DC-CIK联用机制研究 | 第43-44页 |
六、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一) 整体疗效分析 | 第44-45页 |
(二) 体质分析 | 第45-46页 |
(三) 免疫指标变化 | 第46页 |
(四) DC-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46页 |
七、 展望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