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PMDD 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 第11-21页 |
实验一 居住入侵诱导 PMDD 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11-1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页 |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实验药品 | 第11页 |
·实验仪器 | 第1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14页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11-13页 |
·攻击行为测试 | 第13页 |
·统计处理 | 第13-1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4-15页 |
实验二 中药白香丹胶囊对 PMDD 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改变的影响 | 第15-2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实验药品 | 第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15-16页 |
·行为学实验 | 第16-17页 |
·大鼠脑组织取材 | 第17页 |
·统计处理 | 第1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7-21页 |
·各组大鼠宏观行为学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17-18页 |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各组大鼠攻击行为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芯片检测及相关差异基因的验证 | 第21-37页 |
实验一 基因芯片筛选白香丹胶囊对 PMDD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的作用靶点基因 | 第21-28页 |
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实验样品制备 | 第21页 |
·基因芯片实验 | 第21-22页 |
3 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 第22-28页 |
·大鼠海马总 RNA 浓度、纯度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基因芯片信号检测质量判定 | 第23-2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分析 | 第24-28页 |
实验二 实时荧光定量 PCR 验证白香丹对 PMDD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干预的部分作用靶点 | 第28-3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实验样品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引物及探针 | 第29-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样品总 RNA 的提取 | 第30-31页 |
·总 RNA 的测定 | 第31页 |
·模板 cDNA 的合成 | 第31页 |
·模板 cDNA 的验证 | 第31-3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2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实验 | 第32-33页 |
3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验证结果 | 第33-37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扩增曲线 | 第33-34页 |
·各组海马组织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比较 | 第34-35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对比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4页 |
1 PMDD 肝气逆证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价 | 第37-39页 |
·经前期综合征亚型分类的探讨 | 第37页 |
·PMDD 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与临床患者征候表证的关联 | 第37-38页 |
·PMDD 大鼠模型前期研究概况及新造模方法 | 第38-39页 |
2 白香丹胶囊对 PMDD 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可能作用靶点及机制 | 第39-44页 |
·白香丹胶囊对 5‐HT 受体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40-41页 |
·作用靶点 MAPK 及其网络分析 | 第41-42页 |
·作用靶点 Ca~(2+)通道蛋白及其网络分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综述 | 第5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缩写词表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论文著作 | 第71-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