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飞天造型与服饰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敦煌飞天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 第11-12页 |
| 2 飞天形象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 第12-23页 |
| ·飞天形象的来源 | 第12-13页 |
| ·不同地域的飞天 | 第13-22页 |
| ·印度飞天 | 第13-15页 |
| ·中亚和西域的飞天 | 第15-16页 |
|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 第16-19页 |
| ·云冈、龙门及周边石窟中的飞天 | 第19-20页 |
| ·后期周边邻国中出现的飞天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与服饰的分析 | 第23-49页 |
|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 | 第23-29页 |
|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飞天体态特点 | 第23-26页 |
|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飞天服饰特点 | 第26-29页 |
| ·隋唐时期 | 第29-45页 |
| ·隋唐时期飞天服饰特点 | 第29-36页 |
| ·隋唐时期飞天的造型 | 第36-40页 |
| ·隋唐时期飞天的服饰类型 | 第40-45页 |
| ·五代至元代时期; | 第45-48页 |
| ·五代至元代时期的飞天体态特点 | 第45-47页 |
| ·五代至元代时期的飞天服饰特点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4 敦煌飞天中服饰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 第49-55页 |
| ·敦煌飞天形象及服饰搭配方式 | 第49-52页 |
| ·袈裟 | 第49-50页 |
| ·长裙加帔帛 | 第50页 |
| ·长裙加僧祗支加帔帛 | 第50页 |
| ·长裙加腰裙加帔帛 | 第50-51页 |
| ·长裙加双层腰裙加帔帛 | 第51页 |
| ·络腋加长裙加腰裙加帔帛 | 第51-52页 |
| ·飞天造型与服饰的结合 | 第52-54页 |
| ·服饰飞天形象的结合 | 第52-53页 |
| ·服饰与飞天动态的结合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敦煌飞天的艺术之美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 第55-66页 |
| ·敦煌飞天的艺术之美 | 第55-59页 |
| ·敦煌飞天的造型艺术价值 | 第55-56页 |
| ·敦煌飞天的构图艺术价值 | 第56-57页 |
| ·敦煌飞天的线条艺术价值 | 第57页 |
| ·敦煌飞天的色彩艺术价值 | 第57-59页 |
| ·敦煌飞天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 第59-61页 |
| ·收集整合 | 第59页 |
| ·创新和超越 | 第59-60页 |
| ·高雅的世俗化 | 第60-61页 |
| ·敦煌飞天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 第61-64页 |
| ·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 第61-62页 |
| ·传统艺术的现代运用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6 设计与创作 | 第66-69页 |
| ·设计思路 | 第66-68页 |
| ·设计成果 | 第68-69页 |
| 7 结论 | 第69-72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9-71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