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21页 |
一、慢性病的流行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 第13-15页 |
(一) 慢性病流行对全球的影响 | 第13-14页 |
(二) 慢性病的流行对中国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慢性病防控现状 | 第15-19页 |
(一) WHO推荐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 第15-16页 |
(二) 中国慢性病防控现状 | 第16-19页 |
三、如何开展慢性病防控评价工作 | 第19-20页 |
(一) WHO慢性病防控领域评价现状 | 第19页 |
(二) 开展地区慢性病防控效果评价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19-20页 |
四、本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设计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30页 |
一、确定评价逻辑模型 | 第22-23页 |
二、提出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三、开展现场评价试验 | 第24-27页 |
四、依据筛选原则,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和调查工具 | 第27-30页 |
质量控制 | 第30-32页 |
一、提出指标阶段 | 第30页 |
二、现场搜集数据阶段 | 第30页 |
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86页 |
一、评价逻辑模型 | 第32-33页 |
(一) 生态学评价模型 | 第32页 |
(二) 评价指标框架 | 第32-33页 |
(三) 评价思路 | 第33页 |
二、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 | 第33-50页 |
(一) 北京市慢性病防控策略执行现状及其评价指标 | 第34-46页 |
1. 促进身体活动 | 第34-38页 |
2. 控制烟草使用 | 第38-42页 |
3. 促进健康饮食 | 第42-44页 |
4. 早期发现 | 第44-46页 |
(二) 北京市针对一般人群的慢性病防控效果电话调查问卷 | 第46-50页 |
三、现场评价试验 | 第50-84页 |
(一) 电话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 第50-53页 |
1. 电话拨打基本情况 | 第50-51页 |
2. 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51-53页 |
(二) 现场地区慢性病防控执行现状 | 第53-65页 |
1. 现场地区慢性病防控现状概况 | 第53页 |
2. 促进身体活动部分 | 第53-56页 |
3. 控制烟草使用部分 | 第56-59页 |
4. 促进健康饮食部分 | 第59-62页 |
5. 早期发现部分 | 第62-64页 |
6. 小结 | 第64-65页 |
(三) 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 第65-84页 |
1. 促进身体活动部分 | 第65-71页 |
2. 控制烟草使用部分 | 第71-76页 |
3. 促进健康饮食部分 | 第76-82页 |
4. 早期发现部分 | 第82-83页 |
5. 小结 | 第83-84页 |
四、推荐评价指标及调查问卷修改建议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102页 |
一、北京地区慢性病防控现状评价 | 第86-93页 |
(一) 促进身体活动部分 | 第86-88页 |
(二) 控制烟草使用部分 | 第88-90页 |
(三) 促进健康饮食部分 | 第90-92页 |
(四) 早期发现部分 | 第92-93页 |
(五) 小结 | 第93页 |
二、北京市慢性病防控推荐评价指标 | 第93-96页 |
(一) 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 第93-94页 |
(二) 推荐评价指标与WHO推荐指标之间的比较 | 第94-96页 |
三、研究设计的适用性 | 第96-97页 |
四、调查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 | 第97-99页 |
(一) 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CATI)方法的适用性 | 第98页 |
(二) 电话调查的数据质量 | 第98-99页 |
五、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99-101页 |
(一) 地区政策、项目分析部分 | 第99页 |
(二) 现场试验部分 | 第99-100页 |
(三) 现场数据评价的局限性 | 第100-101页 |
六、本研究的创新性及下一步设想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一、评价指标和调查工具基本准确地评价了北京市慢性病防控现状 | 第102页 |
二、推荐的评价指标、问卷、方法和步骤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附件1:北京市慢性病防控工作执行效果电话调查现场指导手册 | 第111-135页 |
附件2:评价指标定义 | 第135-140页 |
附表 | 第140-148页 |
综述 | 第148-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个人简介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