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概述 | 第12-14页 |
·CNTs的结构和分类 | 第12页 |
·CNTs的性质和应用 | 第12页 |
·CNTs在环境中的行为 | 第12-13页 |
·CNTs的毒性 | 第13-14页 |
2 生物碳(biochar,BC)概述 | 第14-18页 |
·BC的定义 | 第14页 |
·BC的制备 | 第14-15页 |
·BC的性质 | 第15-16页 |
·BC的应用 | 第16-17页 |
·BC的环境行为 | 第17-18页 |
3 蚯蚓(earthworm)的生态功能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蚯蚓的种类 | 第18-19页 |
·蚯蚓的生态功能 | 第19-21页 |
·蚯蚓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24-31页 |
第二章 碳纳米管对~(14)C-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中降解的抑制效应 | 第31-50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2页 |
·CNTs | 第32页 |
·供试土壤 | 第32-33页 |
·吸附和解吸实验 | 第33页 |
·降解实验 | 第33-34页 |
·提取实验 | 第34-35页 |
·放射性自显影分析 | 第35页 |
·HPLC分析 | 第35页 |
·放射性量测定 | 第35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2页 |
·2,4-DCP在CNTs上的吸附与解吸 | 第36-37页 |
·~(14)C-2,4-DCP在土壤中的矿化 | 第37-39页 |
·~(14)C-2,4-DCP残留在土壤中的分布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2,4-DCP在CNTs上的吸附与解吸 | 第42-43页 |
·CNTs对土壤中~(14)C-2,4-DCP矿化的影响 | 第43-45页 |
·CNTs对~(14)C-2,4-DCP土壤归趋的影响 | 第45-46页 |
5 小结 | 第46-47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生物碳与蚯蚓对土壤中~(14)C-2,4-二氯苯酚和~(14)C-菲环境归趋的影响 | 第50-70页 |
1 引言 | 第50-5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材料与药品 | 第51-52页 |
·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52-53页 |
·降解实验 | 第53-54页 |
·提取实验 | 第54页 |
·放射性量的测定 | 第54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4-55页 |
3 结果 | 第55-63页 |
·~(14)C-2,4-DCP和~(14)C-Phe在BC上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 | 第55-56页 |
·BC与蚯蚓对土壤中~(14)C-2,4-DCP和~(14)C-Phe矿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BC与蚯蚓对土壤中~(14)C-2,4-DCP和~(14)C-Phe的归趋的影响 | 第57-59页 |
·蚯蚓取出与否对土壤中~(14)C-2,4-DCP和~(14)C-Phe归趋的影响 | 第59-63页 |
4 讨论 | 第63-66页 |
·2,4-DCP和Phe在BC上的吸附与解吸 | 第63页 |
·BC与蚯蚓对~(14)C-2,4-DCP和~(14)C-Phe在土壤中矿化的影响 | 第63-65页 |
·BC与蚯蚓对~(14)C-2,4-DCP和~(14)C-Phe在土壤中归趋的影响 | 第65-66页 |
5 小结 | 第66-6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生物碳与蚯蚓对受菲污染土壤中菲的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70-89页 |
1 引言 | 第70-7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7页 |
·材料与药品 | 第71-72页 |
·实验设置 | 第72页 |
·CO_2测定 | 第72-73页 |
·PLFAs分析 | 第73-74页 |
·底物诱导呼吸(SIR) | 第74-76页 |
·土壤中残留菲的浓度测定 | 第76页 |
·数据分析 | 第76-7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4页 |
·土壤呼吸 | 第77-78页 |
·蚯蚓生物量变化 | 第78-79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79-81页 |
·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生物量C | 第81-83页 |
·土壤中菲的残留浓度 | 第83-84页 |
4 小结 | 第84-8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9-92页 |
1 结论 | 第89-90页 |
2 研究展望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