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超临界锅炉屏间热偏差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 第11-12页 |
·国内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 第12-13页 |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 第13-14页 |
·国内超(超)临界锅炉屏间热偏差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四墙切圆锅炉烟气侧偏差原因分析 | 第16-32页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16-21页 |
·湍流模型 | 第17页 |
·气固两相流模型 | 第17-19页 |
·煤粉颗粒燃烧模型 | 第19-20页 |
·辐射模型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及网格划分、边界条件 | 第21-26页 |
·燃烧系统介绍 | 第22-25页 |
·数值求解方法及网格划分 | 第25-26页 |
·烟气侧偏差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速度场分布 | 第27-29页 |
·温度场分布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四墙切圆锅炉屏间热偏差分析及优化 | 第32-55页 |
·本研究四墙切圆锅炉简介 | 第32-34页 |
·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优化原则分析 | 第33页 |
·最终的优化目标 | 第33-34页 |
·高温过热器热偏差分析及优化 | 第34-45页 |
·高温过热器结构数据 | 第34页 |
·高温过热器管屏阻力系数偏差计算 | 第34-36页 |
·原设计集箱压力分布 | 第36-38页 |
·原设计过热器屏间蒸汽流量偏差 | 第38-40页 |
·两种过热器优化设计方案 | 第40-44页 |
·两种优化设计方案与原设计比较 | 第44-45页 |
·高温再热器热偏差分析及优化 | 第45-54页 |
·高温再热器结构数据 | 第46页 |
·一屏高温再热器阻力系数偏差计算 | 第46页 |
·原设计集箱压力分布 | 第46-48页 |
·原设计再热器屏间蒸汽流量偏差 | 第48-49页 |
·两种再热器优化设计方案 | 第49-52页 |
·两种优化设计方案与原设计比较 | 第52-54页 |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前后墙对冲锅炉屏间热偏差分析及优化 | 第55-69页 |
·本研究前后墙对冲锅炉简介 | 第55-56页 |
·原因分析 | 第55页 |
·分析优化原则 | 第55-56页 |
·最终的优化目标 | 第56页 |
·再热器热偏差分析及优化 | 第56-67页 |
·再热器结构数据 | 第56-57页 |
·低温再热器集箱压力分布 | 第57页 |
·原设计低温再热器屏间流量偏差 | 第57-59页 |
·两种再热器优化设计方案 | 第59-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