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 | 第1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泥石流形成模式的研究 | 第13-14页 |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研究 | 第14-17页 |
·小结 | 第17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典型泥石流沟分析 | 第19-28页 |
·映秀镇牛圈沟 | 第19-20页 |
·泥石流沟概况 | 第19页 |
·碎屑堆积体特征 | 第19-20页 |
·清平乡文家沟 | 第20-23页 |
·泥石流沟概况 | 第20-21页 |
·碎屑堆积体特征 | 第21-23页 |
·灾害特征 | 第23页 |
·贵州关岭大寨沟 | 第23-24页 |
·泥石流沟概况 | 第23-24页 |
·碎屑堆积体特征 | 第24页 |
·贵州都匀马达岭沟 | 第24-27页 |
·泥石流沟概况 | 第24-25页 |
·灾害特征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实验设计 | 第28-35页 |
·实验因素选择 | 第28-29页 |
·堆积体参数 | 第28-29页 |
·流量参数 | 第29页 |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实验参数选取 | 第30-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堆积体级配 | 第31-32页 |
·堆积体参数 | 第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流量观测 | 第32-33页 |
·侵蚀过程 | 第33页 |
·实验组次 | 第33-35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35-46页 |
·堆积体起动过程 | 第35-37页 |
·泥石流起动的影响因素 | 第37-45页 |
·单宽流量与表面坡度的关系 | 第38-41页 |
·单宽流量与粘粒含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单宽流量与中值粒径的关系 | 第42-44页 |
·起动流量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滑坡碎屑堆积体起动模型及验证 | 第46-53页 |
·滑坡碎屑堆积体起动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牛圈沟泥石流的起动条件 | 第48-49页 |
·文家沟泥石流的起动条件 | 第49-50页 |
·验证分析 | 第50-51页 |
·其他沟道起动条件预测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