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提出问题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发展、转型的理论思想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 第14-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传统乡村聚落分析 | 第17-28页 |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传统建筑哲学思想 | 第17-20页 |
·乡土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 第17页 |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第17-20页 |
·传统民居的内涵分析 | 第20-23页 |
·传统合院民居建筑空间 | 第20-21页 |
·传统合院民居的院落环境 | 第21-22页 |
·传统合院民居的其他特点 | 第22-23页 |
·传统乡村聚落的内涵分析 | 第23-25页 |
·以自然为载体的环境空间 | 第23-24页 |
·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 | 第24页 |
·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 第24-25页 |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其他特点 | 第25页 |
·传统乡村聚落发展规律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乡村聚落的变迁 | 第28-36页 |
·乡村社会变迁 | 第28页 |
·乡村聚落的变迁 | 第28-34页 |
·引发乡村聚落变迁的最直接因素 | 第28-29页 |
·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 第29-30页 |
·传统民居的转型 | 第30-32页 |
·乡村聚落的转型 | 第32-33页 |
·乡村聚落变迁中产生的问题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新型农村社区设计研究 | 第36-42页 |
·相关概念 | 第36页 |
·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城市杜区的区别与联系 | 第36-37页 |
·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思想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同益村新型农村社区实践探索 | 第42-61页 |
·河西走廊概况 | 第42-43页 |
·自然环境 | 第42-43页 |
·社会环境 | 第43页 |
·河西走廊地区传统民居分析 | 第43-47页 |
·传统民居的内涵分析 | 第43-45页 |
·建筑材料 | 第45页 |
·生土民居的美学特点 | 第45-46页 |
·生土民居的缺陷 | 第46-47页 |
·河西走廊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分析 | 第47-49页 |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 | 第47-49页 |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49页 |
·同益村新型农村社区实践探索 | 第49-60页 |
·相关政策背景 | 第49-50页 |
·项目概况 | 第50-51页 |
·设计要求 | 第51页 |
·设计思想 | 第51页 |
·技术经济指标 | 第51-52页 |
·住宅设计 | 第52-55页 |
·总平面设计 | 第55-59页 |
·方案设计总结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