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第一章 莱菔子脂肪油提取工艺筛选 | 第19-2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19页 |
·药材 | 第19页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药材炮制与粉碎 | 第19页 |
·超临界萃取法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 | 第19页 |
·超临界萃取法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19-21页 |
3 莱菔子脂肪油提取工艺筛选 | 第21页 |
·连续回流法 | 第21页 |
·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21-22页 |
·超临界萃取法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1页 |
·莱菔子提取工艺的筛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莱菔子等5 种子药材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分析 | 第22-32页 |
一 莱菔子等5 种药材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2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22页 |
·实验用试液的配制 | 第22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22-32页 |
1 炮制前后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22-30页 |
·药材炮制与粉碎 | 第22页 |
·药材炮制 | 第22页 |
·药材粉碎 | 第22页 |
·脂肪油的提取与处理 | 第22-23页 |
·脂肪油的提取 | 第22页 |
·脂肪油的造化与甲酯化 | 第22-23页 |
·GC-MS 分析气相色谱条件 | 第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30页 |
·超临界提取脂肪油重量 | 第23页 |
·脂肪油图对比分析 | 第23-30页 |
·莱菔子脂溶性成分色谱图 | 第23-25页 |
·车前子脂溶性成分色谱图 | 第25-26页 |
·决明子脂溶性成分色谱图 | 第26-27页 |
·白芥子脂溶性成分色谱图 | 第27-29页 |
·紫苏子脂溶性成分色谱图 | 第29-30页 |
·小节与讨论 | 第30页 |
2 炮制前后脂肪油理化常数测定 | 第30-32页 |
·酸值的测定 | 第30页 |
·碘值的测定 | 第30-31页 |
·皂化值的测定 | 第31页 |
·小节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莱菔子、白芥子、决明子炮制前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第32-42页 |
一 生、炒决明子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 第32-36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32页 |
·药材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2-33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3-34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34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4-35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5-36页 |
·测定结果 | 第36页 |
·小节与讨论 | 第36页 |
二 莱菔子、白芥子中芥子碱的含量测定 | 第36-4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36页 |
·药材 | 第36页 |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2 | 第37-42页 |
·色谱条件 | 第37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7-38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8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38-39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9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9-40页 |
·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小节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5 种药材提取脂肪油前后水溶性成分溶出量的测定 | 第42-47页 |
1 药材与仪器 | 第4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药材炮制与粉碎 | 第42页 |
·药材水溶性成分溶出量的测定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3 小节与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图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