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多目标管理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币种结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资产结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文章的创新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研究基础 | 第21-29页 |
·外汇储备管理的内涵 | 第21-22页 |
·外汇储备概述 | 第21页 |
·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 第21-22页 |
·传统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管理模型 | 第22-26页 |
·海勒-奈特模型 | 第22-23页 |
·杜利模型 | 第23-24页 |
·资产组合模型 | 第24-26页 |
·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理论 | 第26-27页 |
·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 | 第26页 |
·国际储备资产组合理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及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第29-38页 |
·中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沿革 | 第29-31页 |
·改革开放前的外汇储备状况 | 第29页 |
·改革开放后——外汇储备体制改革前的外汇储备变化 | 第29-30页 |
·外汇体制改革后的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 第30-31页 |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现状 | 第31-32页 |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国外先进外汇储备管理评述 | 第33-37页 |
·日本外汇储备管理目标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目标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34-35页 |
·挪威外汇储备管理目标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随机稀疏树的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研究 | 第38-56页 |
·随机稀疏树—不确定性的反映 | 第38-39页 |
·外汇储备结构的随机规划模型构建 | 第39-45页 |
·模型假设 | 第39-40页 |
·符号说明 | 第40-41页 |
·模型构建 | 第41-45页 |
·数据选择说明 | 第45-48页 |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分析 | 第48-55页 |
·只考虑收益时的储备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同时考虑收益性和流动性时的储备结构分析 | 第49-51页 |
·同时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时的储备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同时考虑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时的储备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模型总结与评价 | 第55页 |
·模型总结 | 第55页 |
·模型评价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结论分析 | 第56页 |
·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