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1. 祖国医学对不孕的认识 | 第14-17页 |
·病名追溯 | 第14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5页 |
·中医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 第15-17页 |
2.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和治疗 | 第17-19页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定义及分类 | 第17页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制 | 第17-18页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9-20页 |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9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9-20页 |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1-23页 |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2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临床疗效 | 第23-26页 |
·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6页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依据 | 第27页 |
2. 养精种玉汤加味方源、组成、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7-30页 |
·养精种玉汤方源 | 第27-28页 |
·养精种玉汤加味的组成及方义 | 第28页 |
·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0页 |
3. 氯米芬的作用及药理研究 | 第30页 |
4. 选用氯米芬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第30-32页 |
5. 指标选取的科学性 | 第32-33页 |
·宫颈粘液 | 第32页 |
·子宫内膜厚度 | 第32页 |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 第32-33页 |
·卵泡水平 | 第33页 |
6. 疗效分析 | 第33-34页 |
·临床疗效 | 第33-34页 |
·不良反应 | 第34页 |
7. 养精种玉汤加味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一定的优势 | 第34-35页 |
8. 本临床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综述 | 第40-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