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 苹果芽变育种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芽变及芽变育种的优点 | 第14-15页 |
·芽变育种的成就 | 第15页 |
·芽变鉴定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 果实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果实中糖的生理功能 | 第18页 |
·果实糖种类、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 | 第18-19页 |
·苹果糖代谢过程 | 第19-21页 |
3 ‘金帅’果锈 | 第21-24页 |
·果锈发生的原因 | 第21-22页 |
·果锈的综合防治措施 | 第22-24页 |
4 绿原酸 | 第24-30页 |
·绿原酸的理化性质 | 第24-25页 |
·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 | 第25页 |
·绿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5-26页 |
·绿原酸的生理作用 | 第26-28页 |
·植物苯丙烷类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及编码基因 | 第28-30页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金帅’苹果及其无锈芽变‘丰帅’的ISSR鉴定 | 第32-42页 |
摘要 | 第32页 |
ABSTRACT | 第32-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ISSR引物及试剂 | 第33-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引物筛选及多态性分析 | 第35-38页 |
·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 第38页 |
·ISSR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金帅’与其无锈芽变‘丰帅’果实糖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 第42-52页 |
摘要 | 第42页 |
ABSTRACT | 第42-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数据统计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的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的动态变化 | 第45-46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 | 第46-47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变化动态 | 第47-48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动态 | 第48-49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SS和SPS的活性变化动态 | 第49页 |
·‘丰帅’与‘金帅’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糖代谢酶的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金帅’苹果与其无锈芽变‘丰帅’果皮性状分析 | 第52-64页 |
摘要 | 第52页 |
ABSTRACT | 第52-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材料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5页 |
·统计分析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金帅’和‘丰帅’苹果果实性状比较 | 第56页 |
·‘金帅’苹果果锈发生过程观察 | 第56-60页 |
·‘金帅’与‘丰帅’苹果果皮色素变化差异 | 第60-61页 |
·果实发育早期‘金帅’与‘丰帅’果皮绿原酸和类黄酮物质含量差异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外源绿原酸处理减少‘金帅’苹果果锈的效应 | 第64-80页 |
摘要 | 第64页 |
ABSTRACT | 第64-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65-66页 |
·方法 | 第66-69页 |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7页 |
·不同浓度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金帅’苹果果锈形成的影响 | 第69-70页 |
·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金帅’苹果内源绿原酸、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外源绿原酸对次生物质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果锈指数与类黄酮及酶类物质活性的相关分析 | 第73-74页 |
·外源绿原酸对次生物质代谢相关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4-77页 |
·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金帅’苹果品质的影响 | 第77页 |
3 讨论 | 第77-80页 |
本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80-82页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6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专利申请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