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

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特征及其改良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城市土壤第12-16页
   ·城市土壤概念第12页
   ·城市土壤研究历程第12-13页
   ·城市土壤物理性质第13-16页
     ·土壤容重第13-14页
     ·土壤孔隙第14-15页
     ·土壤质地第15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第15页
     ·土壤水分及水分特征曲线第15-16页
 2 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现状第16-18页
   ·城市绿地土壤现状第16页
   ·城市绿地土壤特性第16-17页
   ·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的国内外动态第17-18页
 3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8-21页
   ·有机改良材料第19-20页
     ·绿化植物废弃物对土壤的改良第19-20页
     ·草炭对土壤的改良第20页
     ·有机肥改良土壤第20页
   ·脱硫石膏对土壤的改良第20-21页
 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研究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典型城市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第23-31页
 1 引言第23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23-24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样地选择第24页
     ·测定方法第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辰山植物园土壤物理性质总体概况第24-26页
     ·土壤容重第24-25页
     ·土壤孔隙第25页
     ·土壤质地第25页
     ·土壤水分第25-26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第26页
   ·土壤各物理性质之间相关性第26页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第26-28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第26-27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孔隙第27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地第27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第27-28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饱和导水率第28页
   ·不同压实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8-29页
 4 结论第29-31页
第三章 辰山植物园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子第31-41页
 1 引言第31-32页
 2 研究方法第32页
   ·样地选择第32页
   ·测定方法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32-34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32-33页
     ·不同压实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33-34页
   ·土壤水分特征第34-35页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第35页
     ·不同压实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第35页
   ·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因子第35-37页
     ·田间持水量第35-36页
     ·凋萎含水量第36-37页
     ·土壤有效水第37页
   ·有效水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37-39页
 4 结论第39-41页
第四章 不同改良材料配比对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1-52页
 1 引言第4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试验设计第41-42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51页
   ·不同处理土壤化学性质第42-43页
     ·不同处理土壤pH第42-43页
     ·不同处理土壤肥力第43页
   ·不同处理土壤物理性质第43-51页
     ·不同处理土壤容重第43-44页
     ·不同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第44-45页
     ·不同处理土壤饱和持水量第45-46页
     ·不同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第46-47页
     ·不同处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第47页
     ·不同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第47页
     ·不同处理土壤总孔隙度第47-48页
     ·不同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第48页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48-49页
     ·不同处理土壤有效水第49-51页
 4 结论第51-5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2-55页
 1 主要结论第52-53页
 2 创新之处第53页
 3 研究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冬小麦晚霜冻害早期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