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交通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有关交通拥堵问题产生原因的研究第9-10页
     ·有关交通拥堵问题解决途径的研究第10-11页
     ·交通拥堵问题涉及的相关理论第11-12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 相关概念第15-18页
   ·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第15-16页
   ·单中心与多中心第16页
   ·国家视角第16-17页
   ·路网微循环第17-18页
3 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分析第18-25页
   ·造成城市交通不畅的原因第18-22页
     ·出行目的多样化,交通需求持续增加第18页
     ·北京路网微循环不畅第18-21页
     ·单中心集中式的空间结构第21-22页
   ·北京城市路网拥堵的特点第22-25页
     ·潮汐式交通第22页
     ·常态化蔓延第22-23页
     ·节点式拥堵第23-24页
     ·交通秩序混乱第24-25页
4 当前我国治理交通拥堵“供”“需”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所在第25-34页
   ·公共物品的低效率供给第25-26页
     ·道路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第25页
     ·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难点第25-26页
     ·多中心供给模式第26页
   ·优质公共资源的吸引盆效应第26-29页
     ·优质公共资源的界定第26-27页
     ·优质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吸引力第27页
     ·改变公共资源配置中集体行动的“数量悖论”第27-29页
   ·路网规划中“国家的视角”第29-31页
     ·国家的视角与民众的视角第29页
     ·自发形成的秩序与规划的行政道路第29-31页
   ·交通的负外部性第31-34页
     ·由产权不明所导致的外部性第32页
     ·公共物品变异所导致的负外部性第32页
     ·由流动源产生的负外部性第32-33页
     ·具有地域特征的负外部性第33-34页
5 发达国家或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的分析研究第34-47页
   ·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政策——伦敦第34-37页
     ·伦敦的拥挤收费政策概况第35页
     ·伦敦拥挤政策实施效果分析第35-36页
     ·伦敦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第36-37页
   ·充分利用交通需求的引导作用——首尔第37-38页
     ·实行自愿“星期制”第37页
     ·控制公车出行第37-38页
     ·鼓励使用低排量汽车第38页
   ·城市道路微循环建设——芝加哥及纽约第38-40页
     ·芝加哥的城市交通规划第38-39页
     ·芝加哥的道路微循环建设第39页
     ·纽约城市交通基本情况第39-40页
     ·纽约的微循环疏导措施第40页
   ·优化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结构——东京第40-42页
     ·人口流动特征第40-41页
     ·东京的交通网络建设第41-42页
   ·北京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的比较分析第42-47页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平衡第42页
     ·合理引导并努力优化交通结构第42-43页
     ·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第43-45页
     ·充分利用需求管理杠杆的引导作用第45-47页
6 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路第47-57页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就业与居住均衡策略第47-48页
     ·多中心视角第47页
     ·市民视角第47-48页
   ·均衡配置优质公共资源,实现人口疏解的政策建议第48-50页
     ·中心城区域内重点疏解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第48-49页
     ·促进京津冀区域全方位合作,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第49-50页
   ·以畅通微循环为核心完善路网结构第50-52页
     ·恢复微循环系统的畅通——以西南三环四环之间区域为例第50-52页
     ·打通“断头路”缓解主干道和重要交通路口压力第52页
   ·交通服务“多中心”供给第52-54页
     ·“多中心”所蕴含的必要性第53页
     ·基于不同公路属性的多中心供给模式的建立第53-54页
   ·发展公共交通,引导交通出行行为第54-57页
     ·交通规划与投资政策层面第54-55页
     ·迅速扩大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下一篇:法律环境、企业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