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道路绿化与路侧地带论文

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及合理构建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3页
     ·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路侧绿化景观与交通安全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公路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研究第24-50页
   ·基本概念第24-26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第26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6-28页
   ·山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第28-30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0页
   ·评价指标说明第30-39页
     ·植被自身属性第30-32页
     ·视觉舒适性第32-35页
     ·布局合理性第35-39页
   ·山区高等级路侧绿化景观对行车安全影响的评价方法选择第39-42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2-44页
     ·指标权重概念及确定原则第42页
     ·常用权重确定方法第42-43页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第43-44页
   ·评价等级的确定第44-46页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分段方法研究第46-49页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分段的原因第46-47页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分段的依据和原则第47页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分段的方法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实例分析第50-65页
   ·张桑路概述第50-52页
     ·项目情况简介第50-51页
     ·张家界-桑植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概况第51-52页
     ·沿线气候第52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52-55页
     ·实验表格设计第52-53页
     ·实验设备第53-54页
     ·张桑路路侧绿化景观评价单元划分第54页
     ·实验过程第54-55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5-61页
     ·确定各指标权重第59页
     ·未确知测度评价第59-61页
   ·张清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构建模式研究第65-102页
   ·高等级公路景观的分类第65-66页
     ·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第65页
     ·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第65-66页
     ·根据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第66页
     ·按使用者的视点分类第66页
   ·公路景观的特点第66-68页
   ·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构建原则第68-70页
   ·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的功能第70-71页
   ·高等级路侧绿化景观构建的理论基础第71-81页
     ·视觉原理第71-75页
     ·色彩的心理效应第75-78页
     ·美学原理第78-80页
     ·交通心理学第80-81页
   ·路侧绿化景观构建安全模式研究第81-96页
     ·中央分隔带的安全模式构建第81-85页
     ·路基边坡绿化景观的安全模式构建第85-91页
     ·互通立交区绿化景观安全模式构建第91-94页
     ·隧道洞口绿化景观安全模式构建第94-96页
   ·张花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模式概念化设计第96-101页
     ·张花公路项目区域概况第96-97页
     ·设计理念第97页
     ·主要区域的景观设计第97-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102-104页
   ·全文结论第102-103页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附录1 未确知测度评价法MATLAB源程序第109-115页
附录2 张桑路路侧绿化景观实拍照片第115-119页
附录3 张清路路侧绿化景观实拍照片第119-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挖装机挖掘装置的参数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常德市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