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社会性质、社会史论战与中国共产党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一) 选题意义第8页
  1. 还原社会性质、社会史论战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的历史事实第8页
  2. 使马克思主义重焕新生命第8页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8-9页
  1. 广义的社会史论战和狭义的社会史论战第8-9页
  2. 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和政治定位第9页
 (三) 国内社会性质论战和社会史论战的研究分期第9-11页
  1. 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期间第10页
  2. 论战结束后至建国前的综合评述阶段第10页
  3. 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继承阶段第10页
   ·世纪晚期以来的多角度研究阶段第10-11页
 (四) 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研究的基本特点第11页
 (五) 全文框架第11页
  1. 文章的两种逻辑方式第11页
  2. 全文框架第11页
 (六)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 实践的研究方法第11页
  2. 系统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七) 重点难点和创新第12-13页
  1.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2页
  2.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第12-13页
一、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缘起第13-20页
 (一) 国民党叛变革命第13-14页
  1. 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开展反革命“围剿”第13页
  2. 共产党不断开展反“围剿”第13-14页
 (二) 唯物史观“风靡一世”第14-16页
  1. 大论战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第14-15页
  2.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第15-16页
  3. 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第16页
 (三) 共产党与论战的缘起第16-20页
  1. 唯物史观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16-17页
  2.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过程第17-18页
  3. 中共“六大”后,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大爆发第18-20页
二、论战的基本脉络及共产党在论战中的表现第20-32页
 (一) 社会性质论战和共产党第20-25页
  1. 社会性质论战的中心问题——中国到底是什么社会的问题第20页
  2. “动力派”、“新生命派”和“改组派”的主要观点第20-22页
  3. 中国共产党在论战中的反击及主要观点第22-25页
 (二) 社会史论战与中国共产党第25-29页
  1. 社会史论战热潮的形成第25页
  2. 社会史论战中的中国共产党第25-29页
 (三)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与中国共产党第29-32页
  1.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爆发的必然性及其两大阵营介绍第29页
  2.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三大问题介绍及共产党的表现第29-32页
三、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32-36页
 (一) 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32-33页
  1. 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32页
  2. 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为当时共产党对国情的分析和道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32-33页
 (二) 研究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对当今共产党及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第33-36页
  1. 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和社会第33-34页
  2. 阶级话语下对历史和社会的考察分析第34-35页
  3.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如何重焕新生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边区群众报》与延安精神原生形态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