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縮略词(Abbreviations)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研究 | 第12-16页 |
·玉米品种的选育趋势 | 第12-13页 |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氮肥的应用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6页 |
·化控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化控技术应用进展 | 第16页 |
·化控技术对玉米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化控技术与传统耕作栽培技术互作对作物的影响 | 第17页 |
·玉米倒伏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植物形态 | 第18页 |
·茎秆性状 | 第18-19页 |
·栽培管理 | 第19页 |
·自然条件 | 第19页 |
·作物模型的研究 | 第19-22页 |
·作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玉米结构模型的研究 | 第20-21页 |
·作物倒伏模型的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2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5-27页 |
·计算公式 | 第27页 |
·数据统计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27-30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节间理化性状的影响 | 第30-32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光合系统的影响 | 第32-35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35-37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玉米物质积累及转移的影响 | 第37-39页 |
·化控技术与种植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不同密度下玉米田间倒伏率的变化 | 第42-43页 |
·影响玉米倒伏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47-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47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4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7-48页 |
·数据统计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8页 |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对春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对节间理化性状的影响 | 第49-52页 |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对春玉米光合系统的影响 | 第52-54页 |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对春玉米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54-57页 |
·化控技术与氮肥互作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玉米倒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第59-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5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9-60页 |
·玉米植株的力学模型 | 第60-62页 |
·玉米植株的倒伏受力模型 | 第60-61页 |
·玉米茎秆的倒伏评价 | 第61-62页 |
·玉米倒伏模型的验证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 第6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63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6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3-64页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新膦酸盐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64-65页 |
·新磷酸盐对玉米伸长节间性状的影响 | 第65-67页 |
·新磷酸盐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7-68页 |
·新磷酸盐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8页 |
·新磷酸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新磷酸盐对春玉米田间倒伏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1-77页 |
·不同因素对玉米冠层的调节 | 第71-72页 |
·种植密度对冠层的调节 | 第71页 |
·氮肥施用量对冠层的调节 | 第71页 |
·化控技术对冠层的调节 | 第71-72页 |
·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72-74页 |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72页 |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调节 | 第72页 |
·化控技术对玉米产量的调节 | 第72-73页 |
·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73页 |
·寒地春玉米的生产特点 | 第73-74页 |
·不同因素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第74-75页 |
·玉米个体性状对倒伏的影响 | 第74页 |
·种植密度对玉米倒伏的影响 | 第74页 |
·氮肥水平对玉米倒伏的影响 | 第74-75页 |
·化控技术对玉米倒伏的影响 | 第75页 |
·新膦酸盐化合物对玉米抗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 第75页 |
·玉米抗倒伏模型的建立与展望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