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 ·研究范围 | 第17页 |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17-18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19-25页 |
|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 第19-23页 |
| ·数据选取 | 第19页 |
|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 第19-20页 |
| ·遥感影像镶嵌与裁剪 | 第20-22页 |
| ·遥感影像去云与大气校正 | 第22-23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 第23-24页 |
| ·训练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遥感影像特征提取 | 第25-47页 |
| ·光谱特征提取 | 第25-33页 |
| ·植被指数提取 | 第25-29页 |
| ·归一化建筑物指数提取 | 第29-30页 |
| ·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 | 第30-32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 ·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提取 | 第33-40页 |
| ·纹理参数 | 第34-36页 |
| ·纹理测度 | 第36-37页 |
| ·纹理统计量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 ·遥感影像特征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 ·研究区地形特征提取 | 第43-44页 |
| ·训练样本可分离度比较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遥感影像分类 | 第47-69页 |
| ·最大似然法分类 | 第47-49页 |
| ·最大似然算法原理 | 第47-48页 |
| ·分类结果 | 第48-49页 |
| ·决策树分类 | 第49-53页 |
| ·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原理 | 第50-51页 |
| ·分类结果 | 第51-53页 |
| ·支持向量机分类 | 第53-58页 |
| ·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 | 第53-54页 |
| ·基于Libsvm核函数参数选取 | 第54-57页 |
| ·分类结果 | 第57-58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 第58-69页 |
| 第六章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谱 | 第69-86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谱模型 | 第69-70页 |
| ·地学信息图谱概念 | 第69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谱模型原理 | 第69-70页 |
| ·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动态变化强度图谱分析 | 第70-74页 |
| ·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变化图谱分析 | 第70-71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强度图谱分析 | 第71-74页 |
|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 第74-86页 |
| ·1993年—1996年研究区时空格局变化图谱研究 | 第75-77页 |
| ·1996年—1998年研究区时空格局变化图谱研究 | 第77-80页 |
| ·1998年—2001年研究区时空格局变化图谱研究 | 第80-82页 |
| ·2001年—2006年研究区时空格局变化图谱研究 | 第82-8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7页 |